销赃罪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
更新时间:2021-11-16 12: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所谓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主体一般就是年满十六周岁,同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罪行,那么,销赃罪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找法网小编下面将为你一一介绍!
一、
销赃罪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赃罪的取保候审的条件”的解答如下:
“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刑法》第六次修正案规定窝赃、销赃罪由原来最高刑期三年变为七年。
修正案:十九、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销赃罪取保候审申请书其中“情节严重的”是指案件涉及到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五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
什么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从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即产生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实施人,而是帮助犯罪分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其他人。如果是上游犯罪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则属于在犯罪后对赃物的处理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叫后续行为,为此前上游犯罪行为所吸收,不另行处罚。法人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
这篇文章介绍了关于“销赃罪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销赃罪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从分析可以得知,需要具体分析,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方面的法律问题,建议找一下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累犯可以取保候审吗
法律上对于累犯是否取保候审并没有特别的一个限制。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事处罚,而且在刑事处罚之后或者是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刑罚的行为。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是赦免之后在5年之内再犯。
入室盗窃累犯取保候审行吗
累犯一般不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