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迁准迁证有效期多久
更新时间:2021-11-01 13: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许多人结了婚之后就会选择转入原来的户口,嵌入一个新的户口,如果规定的时间不能办理好婚准迁证事项的,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婚迁准迁证有效期多久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
婚迁准迁证有效期多久
准迁证有效期是40天,以发证日期为准。
户口《准迁证》上的有效期,是指该法律(户籍)文书出具后的时效,持证人必须在此期间办理完毕,过了有效期即失去了该文书的时效。
去落户地办理迁入落户,是持证人最后的操作,因此《准迁证》上有效期是给落户地公安派出所看的,一旦《准迁证》是过了有效期的,它可以不予受理。
二、
准迁证多久能批下来
迁入地派出所在20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完毕并上报公安分局户政部门,分局户政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至于事项进展情况可随时咨询迁入地派出所或分局户政部门。
户口准迁证式样由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统筹印制,由市、县公安局或城市公安分局签发。一式三联,第一联由发证机关存查;第二联交申请人办理户口迁移,由迁出地存查;第三联由迁入地存查。
三、
户口迁入手续
1、派遣分配工作的大中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凭人事、劳动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办理户口迁入手续。
2、工作调入人员,凭公安机关签发的《户口准迁证》办理户口迁入手续。
3、军队转业、复退人员,凭转业、复退安置办公室证明办理落户手续。
4、出国出境人员回国,凭护照或主管部门证明办理落户手续。
5、劳改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凭释放、解教证明到居住地派出所报到并办理手续手,给予恢复户口。
6、其它人员要求户口迁入,应向户证中心或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提交证明材料,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批准后,凭《户口准迁证》办理户口迁入手续。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婚迁准迁证有效期多久的相关知识,准迁证有效期是40天,持证人需要在有效期内去落户地办理迁入落户,过了时限就要重新开具准迁证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户口迁移证有效期具体是多久,怎么规定
1. 户口迁移证有效期为30天,从签发之日起算起,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即一个月。居民需在有效期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前往迁入地公安局或派出所进行迁移户口登记。
2. 户口迁移证由户口登记机关签发并加盖户口专用章,证件有效期限自签发之日起不超过30天。
3. 户口准迁证由县公安局或者不设区的市公安局或者市辖区公安分局签发并加盖签发机关户口专用章,证件有效期限自签发之日起为40天。
4. 公民丢失户口迁移证件或者户口迁移证件超过有效期限的,应由原签发机关补发新的户口迁移证件,原证件予以作废。
户口迁移证有效期具体是多久
法律分析:户口迁移证的使用期限是从签发之日起算起,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即一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三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户口准迁证有效期多少年
一、户口迁移证有效期户口迁移证的有效期一般是一个月。二、法律依据根据《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的通知》中的规定,户口迁移证的使用期限是从签发之日起算起,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即一个月,居民需在有效期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前往迁入地公安局或派出所进行迁移户口登记。户口迁移证过期的解决办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有规定“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依据过期作废的户口迁移证,在取得迁入地公安局或派出所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指定的迁移方向开具新的户口迁移证。法律依据:《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的通知》三、户口迁移证由户口登记机关签发并加盖户口专用章,证件有效期限自签发之日起不超过30天。户口准迁证由县公安局或者不设区的市公安局或者市辖区公安分局签发并加盖签发机关户口专用章,证件有效期限自签发之日起为40天。公民丢失户口迁移证件或者户口迁移证件超过有效期限的,应由原签发机关补发新的户口迁移证件,原证件予以作废。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