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对拆迁有影响么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所谓的房屋拆迁补偿,也就是拆迁人在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拆除了房屋以后给予被拆迁人的一种补偿行为,而房屋拆迁补偿的补偿方法,包括了货币补偿以及房屋产权置换,又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体,那么,离婚对拆迁有影响么?下面让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吧!
一、
离婚对拆迁有影响么
原来的房子属于个人财产的,拆迁安置房还是个人财产。原来的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的,离婚后,双方一般对半分割。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
什么是房屋拆迁补偿
拆迁补偿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还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三、
房屋拆迁补偿的计算
(一)房屋拆迁补偿计算标准
(1)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合法拥有房产评估价格+房屋装修装饰商定补偿金额(或经评估确定的房屋装修装饰补偿金额)
(2)房屋拆迁补偿差价=合法拥有房产评估价格+房屋装修装饰商定补偿金额或经评估确定的房屋装修装饰补偿金额)-被拆迁人获得调换产权的房屋的评估价格
(二)房屋拆迁安置费计算标准
(被拆迁人或承租人)房屋拆迁安置费=搬迁补助费+没有提供周转房情况下的临时安置补助费+超过过渡期限的临时安置补助费+非住宅房屋因停产、停业造成的损失赔偿费
注:1、如果拆迁人提供周转房且拆迁房屋使用人居住,则公式第二项补助费为0;
2、如果拆迁房屋属住宅房屋,则公式第四项赔偿费为0。
以上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离婚对拆迁有影响么”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离婚对拆迁有影响么,除此以外,还有房屋拆迁补偿的概念以及房屋拆迁补偿的计算方法,对于房屋拆迁补偿,如果还有什么法律问题,敬请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房拆迁补偿协议是否受离婚影响?
### 离婚时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割
离婚时应协议分割房屋拆迁补偿款。无法达成书面分割协议的,对于拆迁之前属于个人所有的房屋,其拆迁款不予分割;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其拆迁款由法院根据房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约定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若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拆迁房没有下来,离婚影响吗
如果拆迁房还没有分配下来,离婚时可能会对拆迁房的分配产生影响。
在离婚时,如果涉及到拆迁房的分配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拆迁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在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但是,如果拆迁房还没有分配下来,那么就无法确定具体的产权归属,也就无法进行分割。
因此,在离婚时,如果涉及到拆迁房的分配问题,建议双方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法律帮助,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离婚又复婚影响拆迁吗
离婚和再婚的拆迁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应当由所拆迁房产的所有属性来认定,如果所拆迁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那么即使离婚再婚后拆迁的,也应当进行公平平等的财产分割,需要对另一方进行合理的赔偿。离婚财产分割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
现行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到第一千零六十五条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该法也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两种做法。离婚时,双方有合法婚姻财产约定的,依约定。
一方的特有财产归本人所有。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必要时亦可不均等,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