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1-09-03 15: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非法集资和诈骗罪都是通过“骗”的形式,以获得资金财产为目的,是不被社会认可且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两者的共同特征很多,却又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在定罪方面也有不同和争议。具体非法集资和诈骗罪的区别是怎样的,以下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

  1、非法集资的概念特征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是非法集资行为,首先应着重区别其与一般借贷特别是企业借款之不同,不少企业常采取在企业的内部向职工变相借贷实为非法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给认 定工作带来了较在难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非法集资”作了定义,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募集资金的行为。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在认定上应注意三方面:《决定》,立法者旨在惩治伪造倾向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一是非法集资往往涉及面广,次数多,参加人员众多,金额较大或巨大,以统一固定格式的收据、集资卡(证)、优惠卡(证)、会员卡(证)等为明显特征。而企业借款只是向特写的少数人借款,相对而言人数不多、金额较少。二是国家对集资有着严格的条件、程序及具体要求,违反这些规定,即为非法集资。法律对企业借贷没有太多限制,企业作为法人完全有权决定是否借款,只要借款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即可。三是注意从借款的真实意思上认定,这一点客观上的认定,不仅仅限于非法集资与企业借贷或一般性借贷行为的性质界定,往往足以说明是非法集资甚至是集资诈骗之行为目的的界定。非法集资往往目的性不强或对借款有不正当的使用,企业垡往用于企业的真实生产发展,目的是为了弥补和解决企业资金的匮乏问题。两者均不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特征。

  对非法集资行为的处理,在法律适用上首先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如何确认全民与企业这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的规定,认定无效,此无争议,但在对出借者的赔偿上存在争议,大体有三种意见:一是集资者退还出借者本金,不予支付利息。二是除返还本金外,按双方约定的利率付息,只要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的四倍。三是返还本金钱财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人利息。笔者认为,应参照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处理,该意见第十条规定:“借款关系无效由债权人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是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论处。”而单位犯集资诈骗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主管售货员和其他直接负责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垡利率给付利息。“若出借人明知是非法集资仍出借的,对自己的行为应承担一定的后果,可只返还其本金,若出借人不知是非法集资,以为是一般借贷而出借的,除返还其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人付利息,同时还可按照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规定,对非法集资的非法利息予以罚没。

  2、集资诈骗罪概念及构成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192条的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以上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集资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我国1979年刑法典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指导下制订的,当时金融体制方面的立法极为缺乏,有关金融方面的刑法规范不健全金融领域中发生的诈骗案件寥若晨星,即使存在个别的金融诈骗案件亦是以普通诈骗罪定罪处罚的。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各种金融诈骗案件随之层出不穷,显示出极大的欺骗性、贪婪性和危害性的特点。金融诈骗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更重要的是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若仍以普通诈骗罪处罚,则没有凸显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虑到金融诈骗犯罪客体的双重性、手段的特殊性、影响的广泛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结构的调整力度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其具有犯罪,“维护金融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集资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犯罪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

  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刑法典,吸收了《决定》的基本内容,并作了适当的修改,对于集资诈骗罪,刑法典以三个条款即第一百第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条规定了对自然人类和单位犯罪的处罚。与《决定》相比,刑法典将本罪由行为犯改为结果(数额)犯,构成犯罪须以“数额较大”为要件: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由法定限定条件“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修改为“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单位犯罪中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而不再适用死刑。

  集资诈骗罪的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粗疏到细密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刑法典对集资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犯罪的刑事立法日臻成熟和完善。

诈骗罪与非法集资

二、

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谁重

  量刑上非法集资罪的最高刑期比诈骗罪高,但具体犯罪中究竟哪一个罪判刑更重,还要看金额大小和具体犯罪情节才能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

集资诈骗罪的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部分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条【单位犯金融诈骗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延伸:集资诈骗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这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等手段。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1)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2)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对于实施上述非法集资的行为之一,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应当立案侦查。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是很大的,光从两个罪的行为人主观上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个是故意的,一个临时的占用资金。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可以申请仲裁,哺乳期员工受法律特殊保护,公司行为可能违法。
先别急。你得看看平台规则里对恶意弃单的界定。要是觉得自己没恶意,能找出证据证明正常原因弃单,比如不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网贷要还却不让还,可能是平台想多收逾期费用。建议先保留还款意愿的证据,比如通过聊天记录、邮件等向平台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一般来说,其他医院是否能申请救助要看具体救助的规定和要求。有些救助项目可能对申请主体有特定限制,有些
您好,请您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一下具体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