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内可以办餐饮吗

更新时间:2021-09-17 15: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民以食为天。所以,对于需要创业的人来说,从事餐饮企业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创业方式,为此而受到了很多创业者的青睐,各地的餐饮业是十分兴旺的。对于那么,住宅小区内可以办餐饮吗?找法网小编下面将为你一一介绍!
一、

住宅小区内可以办餐饮吗

  根据《物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第七十七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可见,不可随意在住宅小区内开饭店!

住宅小区内可以办餐饮吗

二、

住宅小区办餐饮的维权方法

  1、如果业主认为餐馆的经营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可以先与当事业主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再找物业或者居委会出面调解,说服出租住宅业主让餐馆停业。

  2、如果协商不成,受影响的业主可以“侵犯相邻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两部司法解释将“有利害关系业主的范围原则上确定为在本栋建筑物之内”,明确规定了利害关系人的最小范围,即整栋楼的业主。这将使得住改商难度加大,只要有1名利害关系人向法院主张不同意,就可以“1票否决”。

三、

相邻关系中较常行使的权利包括哪些

  土地或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相邻各方享有通行的权利,土地或建筑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相邻一方因建筑施工、铺路架线必须临时占用他方土地的,他方应予以方便,但施工方应合理使用,完工后恢复原状,造成损失要给予补偿。

  对自然流水,相邻各方都有权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相邻一方必须通过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应当允许,但使用者应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给予对方损失补偿。

  在建房挖沟时,应当与邻人房屋等不动产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邻人房基,不得将屋檐水或流水泻入邻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响他人通风、采光或生活;相邻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响他人房屋的通风、采光、建筑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权责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以上是一篇关于“住宅小区内可以办餐饮吗”方面的介绍,主要介绍了住宅小区是否可以办理餐饮业,还有住宅小区办理餐饮的维权方法以及相邻关系中比较常见的行使权,除此以外,对于餐饮业方面的法律问题,建议找一下找法网律师代为解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住宅楼下商品房可以做餐饮吗?
住宅楼下商品房做餐饮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1)确保符合环保、消防等法规要求,申请相关许可证;2)安装油烟净化等设施,减少扰民;3)与居民沟通协商,确保不影响其正常生活。若产生严重扰民现象或违反法规,应及时停止经营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住宅楼下开餐饮能办营业执照吗
餐饮营业执照办理相对容易,主要取决于您选择的是公司营业执照还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因为两者所需材料不同。 一、所需材料: 个体工商户注册需准备个人身份证、注册地址证明(如铺面租赁合同、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复印件)、个人证件照及几个店铺名称。而注册公司则需提供法人、股东等身份证、地址证明、公司名字及章程等。 二、办理流程: 1. 到工商局进行名称预先核准。 2. 核名通过后,正式办理营业执照。 3. 根据需要,刻制公司公章。 4. 在税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5. 开设银行基本账户等。
与住宅相连的商铺可以开餐饮吗?
这个的话还是要看是否这个的话还是要看是否能办理下来相关这个的话还是要看是否能办理下来相关的营这个的话还是要看是否能办理下来,相关的营业执照
律师解答动态
马赛男律师
马赛男律师
17分钟前
您好,那您是想要咨询继承的问题吗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8分钟前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椎间盘突出是否属于职业病需要具体分析。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椎间盘突出症未被直
您好,问题可以得到解答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49分钟前
您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但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根据现行政策,办理独生子女养老金确实需要提供婚姻状况证明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59分钟前
关于您网购减肥产品被骗的情况,我理解您现在的困扰。这类案件在实务中确实比较常见,我来帮您分析一下法律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小时前
我理解您对律师费用的疑问。作为专业法律服务提供者,我们确实需要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这主要是因为:1.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小时前
您好,关于您咨询的没钱看病能否拨打12345的问题,我理解您目前的困境。12345是政府服务热线,确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小时前
您好,这种情况确实需要具体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只要您实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