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的法定情形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留置权是民法上的一种常见权利,一般情况下,留置的财产属于动产,只有可以自动的财产才具有留置的可能性,不然的话就不具备留置权的标准。留置权的行使一般也是法律规定的合法权利,不用太过担心。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有关留置权的法定情形的问题。
一、

留置权的法定情形

  1、须债权人因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行纪合同而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因侵权行为占有他人的动产,不发生留置权。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行使留置权。留置物的范围,除了留置物本身外,还包括其从物、孽息和代位物,但从物未随同主物被留置的除外。

  2、须债权已届清偿期。债权人的债权未届清偿期,其交付占有标的物的义务已届履行期的,不能行使留置权。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人无支付能力的除外。

  3、须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有牵连关系。

  4、对动产的留置不违反公共利益或善良风俗,不与债权人的义务相抵触。合同约定不得留置的物不得留置。

 留置权的法定情形 

二、

留置权人的义务

  留置权是指当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的债权人有权留置动产并享有对该动产的优先受偿权。

  (1)留置物的保管。

  留置权人于占有留置物期间是否尽了必要的注意,其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对留置物的损失是否有过错,应由留置权人负举证责任。留置权人在保管留置物时需债务人予以协助的,其得请求债务人协助。如债务人应留置权人的请求却不予以协助,则对由此而造成的留置物的毁损、灭失,债务人不得向留置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2)不得擅自使用、利用留置物。

  留置权人原则上并无使用留置物的权利,相反留置权人负有不得擅自使用、利用留置物的义务。除为保管上的必要而为使用外,留置权人未经债务人同意的,不仅不得自己使用留置物,也不得将留置物出租或提供担保。

  (3)返还留置物。

  当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消灭时,留置权人有义务将留置物返还于债务人。在债权虽未消灭,但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而使留置权消灭时,留置权人也有返还留置物的义务。留置权人违反返还留置物的义务的,构成非法占有,应向债务人或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

三、

与留置权的法定情形有关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四百四十七条 【留置权的定义】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第四百四十八条 【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是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第四百四十九条 【留置权适用范围限制】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第四百五十条 【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特殊规定】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

  第四百五十一条 【留置权人的保管义务】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百五十二条 【留置权人收取孳息的权利】留置权人有权收取留置财产的孳息。 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第四百五十三条 【留置权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期】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六十日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限,但是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四百五十四条 【留置权债务人的请求权】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

  第四百五十五条 【留置权的实现】留置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的有关留置权的法定情形的问题。留置权不是随便行使的,一般留置权是被动触发的,也就是说在自己与被留置人有债务关系时,才可以行使。如果您对留置权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合同不能履行的法定情形,什么情况下合同不能履行?合同不能履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合同不能履行的法定情形: 1、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能履行; 2、合同标的物灭失; 3、合同标的已被第三人善意取得; 4、合同标的已被政府征收或已被法院执行; 5、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等情形。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因其延迟履行而免除违约责任。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请问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以下: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请问具体包括哪些情形?
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