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实践中,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般都认为是四要素,即一方获得财产性利益、一方受到损失、没有法律依据和获益损失之间存在有因果关系。如果构成不当得利的,那么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都有哪些呢?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而使他方受有损失的事实。对于不当得利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但无论其属于事件还是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发生不当得利引起债的关系形成后,必然产生相对应的法律后果。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后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有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取的利益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2、不当得利之债的客体是返还所受利益的给付,在给付方式上,因利益形态不同而存在差别;

  3、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和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4、不当得利之债中,债权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的不当利益。当利益不存在时,有权要求返还价金,但是还要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心态。

  二、不当得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依照法律规定,不当得利能引起不当得利之债。所以,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债的发生根据。但不当得利的性质如何,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不当得利引起的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因此它不属于民事行为。其中,就受益人所负担的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而言,系基于当事人本人的财产取得行为所致,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就受害人所享有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而言,是由于自身以外的其他当事人——即受益人的行为所致,与其本人的行为无关,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不当得利拒不返还的,可构成侵占罪。

  三、不当得利的利该怎么返还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方受有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成立后,在受益人和受损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即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发生根据,而不当得利之债是不当得利的效力。

  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就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与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所以,不当得利的基本效力为受损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因其是否为善意而有所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三种:

  1、受益人善意时的返还

  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所谓现存利益,不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如果形态改变,其财产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者可以代偿的,仍然属于现存利益。

  2、受益人为恶意时的返还

  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益人明知其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却仍然置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于不顾,法律对此没有加以特别保护的必要。

  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返还

  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情况下,其返还范围应以其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综上,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有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取的利益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不当得利如何要素,有哪些规定
不当得利应当予以返还。如果得利人明知是不当得利,那么必须返还利益并赔偿相关损失。如果利益已经被无偿转让给第三方,受损方仍有权要求第三方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责任,以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要素
不当得利的核心构成要件包括无合法依据获利、他人因此受损、以及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得利人知情且故意获取不当利益,应要求其返还并可能赔偿损失。若利益已被转让给第三方,可以追究第三方的责任,要求其承担相应范围内的返还义务。在处理时,应明确得利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性质。
不当得利的成立需满足哪些要件?
不当得利需满足四要件。具体处理时,若得利人善意,可协商返还;若恶意,应追缴并赔偿损失。同时,收集证据很关键,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确保权益不受侵害。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一块的话可以走诉讼程序进行诉讼起诉的这个的
保洁款不给结,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协商解决:先尝试与用人单位或雇主进行友好协商,明确指出拖
如果父亲同意,可以改为母姓;孩子成年后可以自己申请改姓
你好把你的案子详细说说的P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