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继承法》看受遗赠权之效力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受遗赠人需要积极做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方可主张受遗赠之权利,似乎是...

  《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受遗赠人需要积极做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方可主张受遗赠之权利,似乎是将遗赠意思表示理解为“遗赠契约”之“要约”,“接受”为“承诺”,但这显然与遗赠为单方法律行为之性质相悖,混淆遗赠生效之要件。遗赠通常于遗赠人死亡时即生效力,受遗赠人“接受或者放弃”之表示,并非中断遗赠之效力,乃是对受遗赠权之行使或抛弃,此时受遗赠权为债权效力或物权效力均无不可,但在“视为放弃”之情形下,若受遗赠权为物权效力,则与所有权不得沉默抛弃之法理不符。

  《继承法》第三十四条:“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确立了遗产债权人债权之优先性,遗赠人之债务得到清偿后,受遗赠人方可依受遗赠权取得遗赠利益。若受遗赠权为物权效力,则自遗赠开始时,遗赠物即归属于受遗赠人,此时用受遗赠人之财产清偿遗赠人之债务,乃是要求受遗赠人接受遗产之消极财产,与遗赠性质不符;若受遗赠权为债权效力,则受遗赠人亦为遗产之债权人,其他遗产债权人仅得要求继承人为清偿。因此,将受遗赠权为理解为遗赠生效时即产生之债权请求权为妥。

  根据物权区分原则,遗赠开始后,受遗赠人并未直接取得遗赠物之物权,而此时遗赠人民事主体资格已消灭,为避免遗赠物成为无主之物,应采当然继承主义,由继承人成为遗赠物之物权人,受遗赠人表示接受的,再进行二次物权变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我国《继承法》对遗嘱继承和遗赠规定有哪些?
您好,第十六条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第十七条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十八条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一)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二)继承人、受遗赠人;(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第二十二条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针对以上回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或转为一对一咨询,会给您更详尽的解决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继承权纠
你好,结合你的具体案情来看,具体建议能来电详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继承权纠
现在还没有超过20年,就尽快起诉要求依法继承分割,如果超过20年,可以以析产的案由进行分割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边咨询法律问题是关于什么纠纷,进行调解没,可以起诉解决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51分钟前
你好,这边涉及金额多少的啊
何江律师
何江律师
52分钟前
晚上好,你存在自己的卡里的这笔钱,之所以没了,根据我的猜测,你肯定是把银行卡的验证码告诉对方了。对方
你好,你可以说一下案情,给你具体分析
请问具体是怎样的纠纷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