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自认效力的限制

更新时间:2012-12-10 01: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陈述的事实的承认,一经被确认为法律意义上的自认,就必然产生以下法律效力。自认具有拘束当事人和法院的效力,但这种拘束力也不是绝对的。(一)改变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方式。...

  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陈述的事实的承认,一经被确认为法律意义上的自认,就必然产生以下法律效力。自认具有拘束当事人和法院的效力,但这种拘束力也不是绝对的。

  (一)改变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方式。当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陈述的事实作出自认后,双方对该项事实即不存在争议,他方因此免除了就该项事实主张的举证责任。

  (二)改变法院既定的审判程序。当事人的自认,对于法院而言,由于产生了舍弃证明的效果,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拘束法院的效果。原则上,法院一般应认定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为真实,并以双方一致的主张作为裁判的基础,而不得作出与之相反的事实认定。而且,一般而言,自认的效力还对其上级法院构成约束效力。

  然而,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自认作为审理民事案件的一种证明方式,具有特殊性。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一些性质特殊的事件中,对自认的效力作出了必要的限制,使得自认在这些情形下不产生如前所述的效力。

  (1)应予司法认知的显著事实或者能够基于推论而得知的事实。自认应就具体事实而言,对于法律判断或经验法则,即使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相一致,也不得产生约束法院的效力。

  (2)在诉讼中已被证据证明为并非真实的事实。自认主要应当针对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尚未得以证实的事实,对于已被有效证据证明的,已无当事人就此再加举证的问题,因此,如再有当事人的自认,也不应产生任何效力。

  (3)法律上应以职权调查或另有规定的事项。比如有关管辖事项,法院就得以职权进行证据调查,因此,自应排除任何当事人的自认。

  (4)共同诉讼中其中一人的自认,如果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产生不利的效果,其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诉讼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调节记录的证据效力
可以作为证据,咨询律师办理。
三未成年学生校外二人将一人打伤,十级伤残 又不同意从新鉴定。能不能做证据定残
你好,建议及时向警方报案处理,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害以上(包括轻伤),打人者已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立案后,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人身损害赔偿;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如果伤情鉴定为轻微伤,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同时可以要求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