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

更新时间:2016-07-07 16: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构成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医疗过错要件。医疗损害责任中的主观过错要件表现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故意或者过失。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

  (一)医疗过错的内涵和特点

  构成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医疗过错要件。在诉讼中,医疗过错如何证明,以及何方承担举证责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歧意见较大。医疗损害责任中的主观过错要件表现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故意或者过失。医疗过错主要是过失,这是因为医学伦理道德要求医师“视病如亲”,“永不存损害妄为之念”。中国早在《周礼•天官》中就有对医疗过错的说明:“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判月食,十生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7条作了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中关于“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的规定,就是对医疗过错的明确规定。

  医疗过错具有以下法律特点:

  第一,医疗过错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第二,医疗过错是主观要件而不是客观要件。

  第三,医疗过错的认定通常采用客观标准。通常是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对于医疗机构注意义务的规定为标准,或者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尽的告知、保密等法定义务为标准,或者依照管理规范和管理职责为标准,只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履行或者违反这些义务,就被认为是有过失。尽管如此,仍不排除在认定医疗过错上的主观标准的适用。

  第四,医疗过错分为医疗技术过错、医疗伦理过错和医疗管理过错,分别采取不同标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承担高度注意义务。通常认为,确定这一高度注意义务的标准,就是当时的医疗水平。在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过错则是违反告知、保密以及其他注意义务,其标准是医疗良知和医疗伦理,而不是技术规范。在医疗管理损害责任,医疗过错是违反管理规范和管理职责的不注意心理状态。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主要表现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过失,但也包括故意。

  医疗损害责任中的故意,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已经预见违法诊疗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它发生或者听任它发生,比如故意泄露患者隐私、故意实施不必要检查、故意实行过度医疗等。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的注意义务,都必须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甚至是高于该注意义务的高度注意义务的标准,违反者即为有过失。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尽到的义务诸如告知义务、救助义务、与当时的诊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为患者保密义务、填写和保管病历资料义务,等等。

  这些义务都属于高度注意义务,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行为时极尽谨慎、勤勉义务,尽力避免损害发生。违反这一注意义务就构成过失。是否尽到了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即是否有过失,应当依客观标准判断。这个客观标准,就是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特别是医疗卫生管理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是判断医疗过错的基本依据。只要违反了这些规章和规范的规定,就认为其有过失。

  在司法实践中,应当着重于认定医务人员的过错,医务人员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医疗机构即具有选任、管理、监督的过失,如果主张医疗机构有其他过错的,应当予以证明。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分手后男方要求还钱,需看款项性质,如是赠与无需返还,借贷则需偿还。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只知道名字和身份证后四位信息太少啦。要是想进一步确认身份,可去能获取完整身份信息的地方查(合法途径)
王志伟律师
王志伟律师
13分钟前
您好您的问题可以解答一下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