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当然成为诉讼的证据?

更新时间:2018-03-05 16: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很多人在发生医疗事故的时候,会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就应该是起诉的必经程序,其实不是的!但是,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可以是患者获得赔偿的重要依据!那么,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当然成为诉讼的证据?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呢?找法网小编在下文给大家具体介绍!

  医疗事故鉴定是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医疗纠纷诉讼一定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并非医疗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来说,患者只要有证据证明接受过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就应当立案受理。

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当然成为诉讼的证据?

  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当然成为诉讼的证据?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并不是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当然证据。是否成为医疗赔偿诉讼的证据还取决于法院对该结论的审查以及对全案证据的判断。司法实践中,尤其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往往并不据此判决不赔偿,而是依据不同的法律和证据判决。

  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

  医疗事故鉴定又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指法定鉴定组织(医学会)按照法定程序受理、调查、组织专家鉴定组、分析讨论、表决、得出专门性结论、出具医疗事故鉴定书的活动。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对一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鉴定。从诉讼的角度考虑,患方多数没有必要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可作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定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诉讼中的证据作用(不是必然的定案依据)。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当然成为诉讼的证据?”的全部内容。通过上文的阅读,我们知道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并不是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当然证据。要是对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服的话,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进行再次鉴定,但此时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医疗事故鉴定方面的法律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找法网在线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642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医疗事故起诉鉴定。。
你好,是否封存病历?具体问题可电联。
医疗事故诉讼了,一定要过错鉴定吗?
需要通过鉴定证明医院存在治疗错误。。
诉讼代理人、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请问是什么意思?我可以不支持重新鉴定吗?
从专业角度来看,您当前咨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才能够给予准确答复。具体问题请详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是否可鉴定为医疗事故
根据你的陈述,医生对病情做出明显的错误判断,你可直接将其诉至法院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你男人没有陪产假怎么办?
你好!陪产假是国家规定的,可以主张权利
国庆节法定节假日放几天,高中生国庆节放三天假算不违法
对于休息休假是否有福利待遇这一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的,是有工资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
急性心肌梗死在工作中到医院做支架。是工伤吗?
您好,建议及时启动工伤认定程序,确定自己的伤残等级,以便自己能更好的享受工伤待遇
我是初三学生。改名对学籍有影响吗?
对学籍没有影响,但会有点麻烦。更改流程:1:写“更名申请”(XXX户籍部门,我儿XXX,性别:xx,xx年xx月xx日出生,现年xx周岁,因xxxxx,给今后的
兑换码购买使用后东西与实物不符申请退款商家说已使用不能退款该怎么办
对退款问题,可协商、投诉或诉讼。选择哪种方式需考虑实际情况,如金额大小、证据充分性、时间成本等。一般先尝试协商,协商不成再考虑其他更正式的法律途径。
我们还在住着呢比较麻烦
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问题,建议提前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小区规定。与邻居友好相处,及时处理矛盾。选择有信誉的物业管理公司,共同维护良好的居住环境。
3月交100元每月返20元话费
如果返话费活动存在欺诈行为,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方式包括要求退款、赔偿损失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个人损失和维权
微信没有零钱也没有绑卡为什么能送亲属卡
微信亲属卡是一种信用支付方式,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每月消费额度、随时解绑或修改赠送对象。选择处理方式时,应根据与赠送人的关系、经济状况及消费习惯综合考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