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程序为:
1、首先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认是不是存在医疗事故,找到原因并进行治疗,留下必要的证据;
2、确认医院存在医疗事故的话,可以向医院里面专门的科室进行投诉;
3、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卫生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4、当事人及其家属也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
1、与管理有关的医疗事故
2、与手术有关的医疗事故
3、与输血、输液有关的医疗事故
4、与错用药物、过量用药有关的医疗事故
5、与检查、治疗有关的医疗事故
6、与助产有关的医疗事故
7、与诊断错误有关的医疗事故
1、医疗事故赔偿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即医疗机构和患方;
(2)患者的基本情况;
(3)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4)医疗事故原因;
(5)赔偿数额;
(6)赔偿款给付时间;
(7)违约责任等
2、明确医疗事故等级
医疗事故等级是医疗机构和患方认定赔偿数额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双方当事人必须就该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等级鉴定,且该鉴定必须是双方都予认可的。
3、详尽医疗事故原因
患者在签订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时应当详细写明医疗事故原因,即医疗机构在该事故中存在过错,该过错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4、赔偿数额和给付时间
作为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核心,赔偿数额应当精确全面,有理有据。赔偿款项给付时间应当具体确定,不宜用“大约、左右、大概”等约数字眼。
5、违约责任
在协议书中应当增加医疗机构逾期不予给付赔偿款项,由此延误患方治疗,病情恶化的后续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或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付款事宜。
上面的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法律知识。综上可知,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为确认事故存在、向专门的科室投诉、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是向法院起诉。可见多了解法律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