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频繁刷卡消费中奖后银行不能拒绝兑奖

更新时间:2019-09-19 13: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案情]2005年2月1日至4月30日,某银行开展信用刷卡对对碰活动,规定:持有该行信用卡者,凡在某超市刷卡消费后所取得POS单的后几位号码与信用卡号码相同,即可享受50元至800元不等的手机充值卡奖励。某超市营业员张某在活动期间,本人及其丈夫、母亲频繁在其
[案情]

  2005年2月1日至4月30日,某银行开展“信用刷卡对对碰”活动,规定:持有该行信用卡者,凡在某超市刷卡消费后所取得POS单的后几位号码与信用卡号码相同,即可享受50元至800元不等的手机充值卡奖励。某超市营业员张某在活动期间,本人及其丈夫、母亲频繁在其供职的超市及其他超市内使用张某信用卡进行购物,但每次消费数额均极为有限,甚至为1至2元钱,有的刷卡间隙仅有数分钟之隔,共计消费109次,其中99次消费发生在张某本人供职的超市内。张某共累计获得了价值26000元的兑奖POS单。5月13日,当张某向银行请求进行兑换手机充值卡奖励时,却被告知,根据该行信用卡使用规定,该信用卡仅限于本人使用,故只有其本人签名的四张单据可得领取奖励,其余因非本人刷卡消费,故不得领取相应的奖励。双方遂为此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张某遂将该银行诉至法院,请求其兑现承诺,全额给付奖励金额。

  庭审中,原告认为:银行的信用卡使用规定,并不限制基于本人同意的代理消费刷卡行为,而且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也未遭遇到超市收银员制止,该行为是合法有效的;并且在该项活动中并无关于刷卡消费的次数、时间间隙、每次消费的最低消费标准。被告则认为:原告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恶意消费的故意,其销售刷卡行为过于频繁,而且消费数额过低,完全不符合正常的消费行为标准和特征;原告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故意小额刷卡,导致活动丧失了应有的或然性、射幸性本质特征。

[评析]

  本案是一起信用卡有奖促销纠纷。根据原、被告双方的诉辩主张,其焦点主要有二:一是他人刷卡消费是否有效,二是小额频繁刷卡是否符合该项活动对于消费行为的基本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应从如下角度予以考虑:

  1.关于银行信用卡使用章程的效力认定问题

  根据银行的信用卡使用章程,必须是本人持卡消费,不得委托或转借他人使用。而在实际消费刷卡过程中,银行对于是否为本人消费并不过问,其也未设置相应的指纹比对等确保刷卡人惟一性的保障验证手段,由此,在实际消费过程中,银行与持卡人分别通过各自的行为,变更了先前不得委托或者转借他人使用的协议内容。信用卡根本的价值在于资金信用和还款保证,而安全性无疑是保障其使用流通的首要条件,故在其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即通过密码识别而保障交易支取安全,才是其根本的权利保障。信用卡使用章程所规定的内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是禁止本人委托或者转借他人使用,而是对于本人委托或者转借他人使用所生侵权后果的免责声明,亦即如发生委托他人导致密码泄露而所产生的信用卡账户债务银行不承担安全之保障义务。

  2.关于银行刷卡消费兑奖活动的性质认定

  本案中,银行举办的有奖刷卡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活动,作为经营者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本案中如何设计有奖兑奖的规则,防止他人利用规则漏洞牟取规则设立本意外的利益,应是银行开展此项活动最大的风险和收益的界限所在。作为信用卡的使用者,作为有奖活动的参与者,在刷卡消费兑奖法律关系中,消费并不是其主要的目的,中奖才是其刷卡消费的主要目的,否则其完全可以用现金或者其他支付方式予以实现消费目的。从本质而言,有奖刷卡消费就是银行与持卡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本案中银行所制定的有奖刷卡规则中,并没有任何关于小额、频繁刷卡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对于本案原告行为的有效性理解应当从有利于持卡人的利益角度予以解释。

  至于被告在庭审中所称,原告消费行为的正当性及是否具有恶意消费的情由,笔者认为,虽然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应当具备消费使用的动机目的,但在本案中,原告消费者地位的认定与双方的兑奖关系没有必要的关联。如果银行认为被告之消费行为有异,则应当根据其与合作举办该超市之间的相关协议(如果有的话),追求相关超市因在活动期间对刷卡消费的控制不力所导致的给己方带来的损失。[page]

张剑锋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被电信诈骗显示银行异地消费可以让银行赔钱吗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遭遇电信诈骗,银行不会承担责任。 银行只是负责转帐等业务往来。 但银行有协助的义务。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遇到这种网拍平台骗钱情况,你得收集好证据,像交易记录、宣传资料、鉴定报告等,证明对方承诺是名人手绘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未成年员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工厂离职,试用期提前3天就行。若工厂以各种理由拒绝,可收集在工厂工作的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原店主要用烟草证贷款对你有影响。烟草证不得出租、出借,原店主用它贷款,若还不上,后续可能牵扯你,影响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退档时间过了学校不给退,可先和学校友好沟通,说明合理退档原因争取理解。若沟通无果,收集你与学校交流记
任涌律师
任涌律师
15分钟前
这个没办法的,这个没办法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5分钟前
银行放款最后要找有社保的人,可能是要其作为某种担保。你可以先在亲戚朋友里找有社保的人,跟他们说明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