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离岗位降低待遇...警惕企业逼迫式辞职

更新时间:2019-04-10 21: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防止一些企业随意裁减人员,国家公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而裁减人员的,或者经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
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防止一些企业随意裁减人员,国家公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而裁减人员的,或者经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

  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防止一些企业随意裁减人员,国家公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而裁减人员的,或者经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标准工资。但是,如果是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一些企业为达到减少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便采用了恶意的逼迫式辞职法,让员工在忍无可忍下自动辞职。

某企业因效益下滑,决定裁减一部分员工,考虑到经济补偿金数额将非常巨大,该公司便动起了歪心思,将这些员工全部下放到外地市场,由于要自负盈亏,工作上又不加安排,加之工资待遇要低得多,一些员工考虑到如此下去,恐怕连坐火车的钱都赚不回来,只好申请辞职,企业自然高兴不已,爽快答应并为其迅速办理了离岗手续。

逼迫式辞职除使劳动者难以得到补偿金外,还使劳动者无法申领失业救济金。根据国务院第258《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其中第二条即为“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由于是劳动者自己辞职,因此企业就会以此条款为由拒缴失业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失业保险金。

一些企业逼迫员工自动辞职的招数主要有“调离岗位法”、“下放基层法”、“降低待遇法”、“长期出差法”、“明升暗降法”……有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些劳动者明知企业想方设法逼迫自己就范,可由于处于受管辖地位,只有受人宰割的份,实在扛不下去了,只好辞职走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却无可奈何。

对此,笔者认为,劳动者在自身权益受损时,应懂得搜集有利证据,揭穿企业真实目的,并及时向上级部门举报,而劳动部门也应该切实注意到劳动者这个弱势群体,对于企业玩弄的逼迫式辞职法应有个清醒的认识,主动出击,坚决打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你好,公司裁人,以各种理由降职降薪,逼迫主动离职
公司裁员被迫签订离职申请不合法,签了离职申请会丧失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同时公司可以以此为由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r>
调岗降薪,逼迫辞职
你好,建议收集单位要求职工主动辞职的证据,及时沟通把问题说挑明协商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公司裁员不支付赔偿,改降工资逼迫辞职怎么办
因降工资导致劳动者被迫辞职的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有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等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律师解答动态
冯永龙律师
冯永龙律师
12分钟前
不会,因为这是其个人承担民事责任,属于个人债务,与子女无关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14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6分钟前
在云南,完成高二学业并不等同于高中毕业,无法直接获得毕业证。建议咨询当地教育部门了解具体政策。
刘同发律师
刘同发律师
31分钟前
你好,依据你们的合同确定
刘朋印律师
刘朋印律师
38分钟前
你好,是否有对应转账凭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