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试用期维权指引

更新时间:2019-02-26 22: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抛聘条件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考察期。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利用试用期制度,限制性的考察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抛聘条件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考察期。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利用试用期制度,限制性的考察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抛聘条件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考察期。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利用试用期制度,限制性的考察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劳动合同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劳动用工过程中,涉及试用期的现象及劳动争议纠纷仍然大量存在。为保障劳动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劳动用工实际,特为劳动者试用期之维权提出如下指引:

  一、试用期约定维权指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约定事项。因此,劳动者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自主决定是否约定试用期。

  1、试用期长短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长短应与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而定,即:(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规定的“不得超过”是指在约定试用期时的最长期限,并非必须约定的试用期。

  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约定试用期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法定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七十条规定,下列情形不得约定试用期:

  (1)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

  (2)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3)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上述劳动用工中约定的试用期是违法无效的,不具有约束力。

  3、单独约定“试用期”或订立“试用期合同”不成立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明确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由此可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单独订立“试用期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也就是说,所谓的“试用期合同”是不存在的,即,试用期合同就是劳动合同,或试用期就是劳动合同期限,用人单位不能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责任。

  4、试用期不得延长或约定多次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由此可见,在双方约定的试用期满时,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要求与劳动者重新约定一个试用期,也不得延长试用期。

  二、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维权指引

  1、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根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下列要件:

  ①用人单位对录用岗位规定了明确的录用条件(如:劳动者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思想品德、技术技能和业务水平、户籍关系等);

  ②劳动者不符合用人单位规定的录用条件;

  ③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④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在试用期内。

  3、劳动者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维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下列不同要求为自己维护权利,用人单位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2)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赔偿金。

  三、试用期其他维权指引

  1、试用期工资维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和《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试用期内缴纳社会保险费维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所享有的权利义务与试用期满后享受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具有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试用期违法辞退员工如何维权?
试用期违法辞退,可多渠道维权。1. 协商: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合理补偿。2. 调解:向劳动调解委员会申请,寻求中立意见。3. 仲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依法裁决。
老板恶意延长试用期,员工如何维权
在我国,用人单位无故延长试用期时,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方式维权: 1. 与公司协商; 2. 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3.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进一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若发生劳动争议,且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和解后未履行,可: 1. 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 若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未履行,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对仲裁裁决仍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老板恶意延长试用期,员工如何维权
在我国,用人单位无故延长试用期时,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方式维权: 1. 与公司协商; 2. 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3.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进一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若发生劳动争议,且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和解后未履行,可: 1. 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 若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未履行,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对仲裁裁决仍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解答动态
像这类型的诈骗确定清楚情况之后就是可以通过方式去维权,但是不要继续给钱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1分钟前
您好,需进行评估和转让后按照正常出资办理
你好,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
钱拿回来嘛,你想干嘛?起诉你想。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