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更新时间:2019-02-26 19: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员工入职前,HR人员就应当确定明确的录用条件和岗位职责。因为员工入职签订劳动合同后,将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双方磨合的第一个过程,《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所以明确有效的录用条件就更加重

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员工入职前,HR人员就应当确定明确的录用条件和岗位职责。因为员工入职签订劳动合同后,将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双方磨合的第一个过程,《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所以明确有效的录用条件就更加重要了。HR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抱有“先把员工弄进来再说,不好再在试用期随时解聘”的想法。明确录用条件,使员工明白岗位要求,也为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如果真的达不到要求,也有明确的证据和理由认定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进行合理合法的解聘。
 劳动者试用不合格,包括完全不具备录用条件和标准,部分不具备录用条件和标准两种。无论属于那种情况,用人单位都必须提出合法有效的证明,否则就会因举证不能而无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录用条件设定的主动权在企业,有效的录用条件才能够合法合理地保障企业的权益,而且企业只有将自己的行为规范了,才能避免在争议时,既缺乏理由,又缺乏证据,变得更加被动。至于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在发布的招聘简章、招聘信息中明确录用条件和标准。用人单位在广告上发布招聘信息时,除了注明对职位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年龄、职业技术、学历等)外,还应对所聘职位的具体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描述,并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再次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建议企业做到以下两点:

  A.在面向不特定对象的招聘广告中详细列明一般要求,比如性别、年龄、工作经验、学历、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被单位作出过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等。

  B.在劳动合同或个人信息表格等面向特定对象的载体中详细列明对该特定对象的特殊要求,如:岗位资格证、培训经历等。

  2.对劳动者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核查劳动者是否提供了虚假个人信息,是否违背诚实信用原则,隐瞒应当告知用人单位的重要信息,如被证实劳动者有此类不正当行为,用人单位可视其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3.建立试用期的绩效评估制度,明确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用人单位制定的考核内容、评分原则及决定劳动者是否最终被录用的客观依据应当事先告知劳动者,并让其签字认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赔偿多少
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一般无赔偿。但如属于违法辞退,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具体操作:1. 保留相关证据;2. 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 如不服仲裁结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无法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而将其辞退,可
如果公司不能举证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申请仲裁要求赔偿金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律师解答动态
游戏相关法律问题常见于著作权侵权、未成年人保护等。若游戏存在抄袭,被侵权方可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中介本身存在不违法,如果中介确实提供了服务,是可以收取费用的。你这边主要考虑到贷款的利率是否超标,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充话费钱扣了没到账,一般能要回来。首先保留好充值凭证,像支付记录等。可联系运营商说明情况,让其核实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卡解冻说明没涉案问题。可收集卡解冻的相关材料,像解冻通知、处理记录等,向相关方说明情况,解释解冻就意
张春利律师
张春利律师
11分钟前
您好,感谢您的咨询,稍后会有工作人员给您致电!
陆燕律师
陆燕律师
11分钟前
您可以收集证据→确定管辖法院→写起诉状→提交法院立案→等开庭审理→等判决,可委托律师。
陆燕律师
陆燕律师
12分钟前
这种情况一般需根据双方具体行为判断责任归属。若前车正常转弯且已提前示意,后车未保持安全距离导致追尾,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