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

更新时间:2018-08-27 1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试用期可以辞职吗?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找法网的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疑惑。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针对于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的问题,找法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知识。

  一、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内如果你想辞职,你只需要提前3天通知单位即可。

  就是说你提前3天通知单位你要辞职,3天后你就可以自动离职了。

  如果你不给单位说一声就走,你应承担不履行正常离职流程给用人单位所造成的损失。因为你不提前打招呼就走,你的岗位就空下了,单位也来不及找你的接替者,这样就造成了生产的不正常,单位肯定会找你麻烦。

  请您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辞职,这样对你对单位都没有坏处。

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

  二、试用期辞退劳动者的情形有哪些?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只有当劳动者具有下述法定情形之一时,用人单位才可以辞退劳动者: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6)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便是找法网的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的内容。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这些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将劳动者的待遇下调,方便解除劳动合同。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明确这些情形按照试用期对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在公司上班自离有什么后果,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 1. 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2. 待遇不同: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工方需给付劳动方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自离是劳动方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 3. 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 以上内容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的分析。
在工厂自离有什么后果
自离会导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劳动者应当采用合法的方式来解约。如果自离行为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会单方面与劳动者解约,并在解约时为其结算清楚工资,但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试用期自离会有什么后果
在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如果劳动者自行离职并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的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无故克扣或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父亲去世,你作为他的独生女,有权继承父亲的遗产,包括:父亲从爷爷遗产中依法应继承的份额;父亲在
请您说清楚点,进的什么社?WTY
如果平台的行为涉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要携带好收集的证据,配合警方的调查
郑超律师
郑超律师
2分钟前
需要补偿,收集好资料,提交劳动仲裁
你好,是什么原因导致被冻结,可以申请解冻。
郑超律师
郑超律师
8分钟前
需要看具体材料,可以去银保监投诉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