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

更新时间:2019-04-13 14: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过失相抵,是指就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受害人也有过失,法院依职权,按一定的标准减轻或免除加害人的赔偿责任,从而达到公平合理分配责任的目的。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看,过失相抵不仅适用于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侵权领域,还适用于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
过失相抵,是指就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受害人也有过失,法院依职权,按一定的标准减轻或免除加害人的赔偿责任,从而达到公平合理分配责任的目的。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看,过失相抵不仅适用于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侵权领域,还适用于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侵权领域。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也规定: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1款第2项亦明确规定了作为高度危险作业之一的机动车致人损害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然而,在无过错领域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应有一个限制。无过错原则的设立,是由于经济高度发展带来的许多无法预防的高度危险的结果,设立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强调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实现社会公平。如果在无过错领域对过失相抵不加限制,则与过错责任几无区别。对过失相抵的限制分为二方面,一是对于受害人的过失,应理解为重大过失,一般性的过失不能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二是对于侵害人故意或有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是,在侵害人故意或有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受害人亦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是否能减轻或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在此情况下,亦不能减轻或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因为加害人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损害结果已是加害人追求的必然结果,纵使受害人因疏于对自身安全的注意,致损害结果的发生,但在加害人的故意情况下,受害人即使谨慎从事,亦已无法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428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损益相抵原则怎么适用呢
中国对于确立损益相抵原则应该采用何种理论依据,无论在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尚未见明确的主张,仅在一些学者的著述中偶见两种主张的踪迹。
过失相抵和损益相抵的适用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过失相抵与无过错原则研究
过失相抵是双方均存在过时的情况下,过失可以相互抵消。在民事责任里过失和过错意义相近
侵权责任抗辩事由过失相抵
侵权责任纠纷相关诉讼中的被告人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可以提起反诉的。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
违约赔偿中损益相抵原则
合同违约赔偿按照合同的约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
过失相抵,着急!
过失相抵是双方均存在过时的情况下,过失可以相互抵消。在民事责任里过失和过错意义相近。
撞死人要坐牢不
撞死人后,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自首、赔偿并与受害方达成谅解等。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如自首可减轻处罚,赔偿和谅解有助于减轻刑事责任。
二手房买卖合同签订后卖方违约的话怎么处理
二手房卖方违约,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要求继续履行、解除合同及追究违约责任等。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合同条款、违约程度及双方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最大化保护自
3年缓刑一般要交多少钱有发票呢吗
缓刑一般需缴纳罚金,数额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应在判决期限内缴纳,可一次或分期缴清。
九台农商银行4.26利息有保障吗?
利息到底在下列范围内能够得到保护: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出借人和借款人约定的借款利息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受到法律保护;超过的,则属于高利贷
我在工业园区有一块地,想建驾校训练场
你好,建议和驾校进行协商
我向一家名叫重庆度小满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合同上有10%的10%。还是没贷下来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