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如何确定职工的医疗期?
更新时间:2019-03-13 02: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的累计工作年限及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分别设置医疗期。具体做法是:(1)如果职工的累计工作年限未满1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那么医疗期为3个月;如在本单位工作
劳动者在
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
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的累计工作年限及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分别设置医疗期。具体做法是:
(1)如果职工的累计工作年限未满1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那么医疗期为3个月;如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5年的,医疗期为6个月。
(2)如果职工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未满2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医疗期为6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5年未满10年的,医疗期为9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0年未满15年的,医疗期为12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5年未满20年的,医疗期为18个月。
(3)如果职工累计工作年限满2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未满5年的,医疗期为12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5年未满10年的,医疗期为18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0年未满15年的,医疗期为24个月。
医疗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月
工作时间计算的,即只要连续或累计病休满20、92天就算作一个医疗期满一个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单位,按制度工作时间计算病休时间,即每满8小时为一天,满20、92天为一个月。
外商投资企业中国职工医疗期的确定稍有不同,如果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按其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与3个月至1年的医疗期。一年之后医疗期的确定方法,同上述各条相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法的医疗期,法律如何规定
劳动法中规定的医疗期处理方式主要是依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来确定具体的医疗期限。在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员工的具体病情、康复情况及工作能力,同时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员工权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职工医疗期如何界定
职工的医疗期可以按照下列规定来确定:企业可以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具体规定如下:
1.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医疗期限如何算
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的医疗期是根据员工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具体而言,员工工作第1年,医疗期为3个月;工作第2年,医疗期为4个月,以此类推,每工作满一年,医疗期增加一个月。但医疗期的总时长不得超过24个月。若员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未达到退休条件,其医疗期应适当延长。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在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包括员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情况。同时,《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也明确指出,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将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至24个月的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