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安排女工从事禁忌劳动

更新时间:2019-03-16 11: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案情简介]申诉方:某电镀厂26名女职工,申诉方代表:齐某,女,28岁,电镀厂操作工被诉方:某电镀厂,法定代表人:何某,男,厂长齐某等26名女工是1987年被某电镀厂招收的正式职工。进厂后,厂方安排她们从事镀镉池的操作工作。该厂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就上岗工作。19

[案情简介]

申诉方:某电镀厂26名女职工,申诉方代表:齐某,女,28岁,电镀厂操作工

被诉方:某电镀厂,法定代表人:何某,男,厂长

齐某等26名女工是1987年被某电镀厂招收的正式职工。进厂后,厂方安排她们从事镀镉池的操作工作。该厂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就上岗工作。1991年先后有 7名女操作工感觉不适,经检查,医务部门确认与其工作接触镉等化学物质有关。其他几名女工也注意到现在工作期间不时有不适的感觉。几名女工就此事向厂长提出疑问,厂长声称绝对没有问题。女工们向有关部门询问,咨询结果是电镀厂不应安排女工从事直接接触镀镉液池的操作工作,从事该工作也应给有毒有害岗位津贴。女工向厂方提出调整岗位,给予津贴补偿的要求。电镀厂不仅不予解决,还以要辞退这些女工相威胁,女工们只好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请求公正裁决,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齐某等26名女工1987年进厂后,电镀厂从未向其讲明这一工作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未对她们进行有关的教育,并从未发给她们有关的津贴、补助、在工作中,有的女工产生了不适的感觉,经检查确认与她们从事的工作有关,医生对已怀孕的一名女工特别叮嘱不得从事这项工作,否则,对胎儿将有严重影响。其他女工得知后,纷纷向厂方提出调整工作岗位,补发有毒有害岗位津贴的要求,厂方予以拒绝,无奈26名女工联名向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并推举齐某为她们的代表,参加仲裁活动。

[处理结果]

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争议双方达成了如下调解协议:

1.某电镀厂将26名女工全部调离有毒有害直接接触的工作岗位。

2.补发给26名女工工作期间应得到的有毒有害岗位津贴。

3.仲裁费60元由某电镀厂负担。

[案例评析]

国家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需要,对女职工作了较为完善的保护规定,即女职工除了享有男职工享有的劳动保护待遇外,女职工还享有特殊的保护。《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五条专门规定:“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第Ⅲ、Ⅳ级的作业。”根据上述规定,某电镀厂招用的26名女工中已婚待孕的有19人,1人已怀孕,因此,这些女工不得被安排从事与镉液直接接触的工作。因此电镀厂必须将其全部调离,并给予有毒有害岗位津贴。厂方不向女职工说明其从事的工作的有毒有害性质,拒不予以津贴和必要的防护,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予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女工怀孕期间禁忌从事岗位
根据《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六条规定,怀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 2、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已烯雌酚生产的作业; 3、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等等
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有哪些?哪些作业不能收女职工?
你好,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是什么
根据《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第一条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矿山井下作业;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三)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第二条规定,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冷水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低温作业; (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高处作业
律师解答动态
遇到这种情况,先保留付款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和卖家沟通,表明他们存在诱导消费的问题,要求退款。若沟
要问清楚具体是哪里的纪委监委,让工作人员讲清楚单位的名称、具体地址、联系人和联系号码;核实好后可以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你已经告知他妈妈,这很好。不过从保障安全角度,建议报警。毕竟情况紧急,报警能让有能力处理这类危机的人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分钟前
可以一次性补交,需咨询当地社保局具体政策。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分钟前
根据《劳动法》,提前离职也应支付已工作期间的工资,公司规定无效。建议您维权。
您好,可以先协商沟通处理,不成,再向法院起诉解决,要求赔偿损失。
您好,离婚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种是向法院起诉离婚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