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规定是否适用于仲裁

更新时间:2021-05-30 08: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是两个不同的程序,一般情况下在不服仲裁裁定的情况下就可以申请民事诉讼程序,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民事诉讼。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民事诉讼法规定是否适用于仲裁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

民事诉讼法规定是否适用于仲裁

  民事诉讼法一般不适用于仲裁程序,但是如果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定的,那么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此时就适用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规定是否适用于仲裁

二、

劳动仲裁裁决执行程序是什么

  劳动仲裁胜诉后,只要对方未提起诉讼,该裁决已经生效。

  而对方拒不履行裁决义务,你们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提交书面申请执行书。

  2、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裁决书原件而不是复印件。

  3、申请执行的事项,只能是裁决书裁定的范围,不可以提其他要求。

  强制执行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执行文书包括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以及依法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它们一经确定,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申请人,又称被执行人。

  申请人是胜诉的一方,被申请人是败诉的一方。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

三、

强制执行申请后法院多久会受理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执行案件一般为六个月。受理期限7个工作日。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第五条 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理完委托执行手续,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未执行完毕,应当在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民事诉讼法一般不适用于仲裁程序,但是如果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定的,那么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此时就适用民事诉讼法。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民事诉讼法规定是否适用于仲裁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611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谁不能成立民事诉讼法的当事人?
怎么的,考司法,哈哈。我的意见是D。年龄的大小不影响他的当事人身份。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司借款加盖公司公章,现法人代表已涉嫌非法集资诈骗,法院终止审理,此款应由公司承担么?
先刑事后民事,要等刑事案件确定这笔款的性质后才能决定是否继续审理
父亲在儿子的宅基地上盖房子的所有权属于谁?
你好,可以和对方协商,一般房子的产权属于有宅基地证的人
中学班主任和学校可以让学生转班
你好,可以和学校协商
在北京十级伤残多少钱
法律分析:伤残等级,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一般伤残的等级伤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分为两种:合同未到期,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个月的本人工资
黑河拆迁该怎么计算赔偿
法律分析:拆迁赔偿也可以叫做拆迁补偿,是在征地过程中,对房屋所有人的一种赔偿。拆建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种补偿金。一般有:房屋补
休病假期间北京市工资发放标准是怎么样的呀,会根据休假时长不同吗?
法律分析:根据法定标准,对于病假期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的平均日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在广州设立的办事处上班,一直没买社保,没签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1.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的。2.公司一直没有签合同,也是违法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3.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还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