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情形
更新时间:2019-02-27 22: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比如强行给员工放假、停工,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
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比如强行给员工“放假”、“停工”,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
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
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缴纳
社会保险费或者缴纳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的,均为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比如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未经公司批准不得辞职等规定。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主要是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注意: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以上违法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通知用人单位。
(7)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用人单位必须负担的经济补偿责任的具体情况有哪些
关于经济补偿的情形和处理方式:
1. 当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被迫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2. 若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在提出解除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
3. 对于非过失性解除,即劳动者无过错而单位因经营需要解除合同的情况,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4. 当单位因经济原因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也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5. 合同到期不续签或单位主体资格丧失时,单位也应支付经济补偿。
具体的操作仍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处理。
在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呢?
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操作:1. 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补偿;2. 用人单位提出并协商解除合同,同样需支付;3. 若用人单位违规解除合同,劳动者可通过法律手段追索补偿。
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是什么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具体情形包括:
1.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违法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协商并解除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因无过错性原因辞退劳动者;
4. 用人单位降低合同待遇,而劳动者选择不续签合同等。
这些情形下,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以补偿其因劳动关系解除而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