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可否协商解决

更新时间:2015-10-08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一部分,社会法的主旨在于保护公民的社会权利,尤其是突出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在社会关系中,有天生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分,而且市场经济会自发的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此时如果没有公权力的介入来保护弱者的利益,将使社会关系的失衡状态加剧并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劳动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中,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特点以及人身依附性,使得“资强劳弱”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公权力必须介入以保护弱势一方劳动者的权利。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劳动关系下的合同效力与平等民事主体间的合同效力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

  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签订的合同诸如买卖合同委托合同承揽合同等,以“意思自治”为最高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与行政法规中的效力性强制规定,合同均为有效。

  而劳动关系双方主体所签订的协议,很多地方体现了国家主动干预的原则,比如限定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工作时间标准等,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否则视为无效。

  当然,劳动关系中的公权力干预也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在法定的最高标准之下或最低标准之上,如果双方进行约定,当然是合法有效的。

  例如,法律规定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如果双方约定每月加班10小时,当然合法有效;反之,如果国家规定最低工资为1000元,双方约定高于此标准,无疑也是有效的。

  另外,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如果劳动者明确知悉自己的权利,在意思表示自由的前提下,基于自身考虑,放弃部分权利,效力也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员工甲想离开单位,但又不愿意辞职,因为完全没有补偿,单位也想员工甲离开,但不愿单方解除,以免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同样也不愿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标准支付补偿,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协商以低于法定补偿标准的金额解除劳动关系,双方均达到了目的,员工甲得以离开并拿到了部分补偿,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又大大低于协商或违法解除的成本,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协议当然合法有效。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也就是说,根据现行法律,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内容只涉及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以及经济补偿赔偿等内容,协议效力有效,超出范围之外如涉及其他诸如不补缴社保、住房公积金、不支付工伤待遇等,均因违法法律及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571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如果没有支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与赔偿
二倍可能难以支持,不过可以提出此主张
解除劳动合同能否得到经济赔偿
您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试岗三天只有一百工资,公司辞退我后才说三天试岗工资只有一百
您好需要按照实际考勤发放工资,可向劳监部门举报处理
签了一年劳动合同无故辞退微信通知?
如果公司无故辞退你,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首先,与公司沟通,了解辞退原因并要求合理解释。其次,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辞退通知等。然后,向劳动监察部门投
员工到退休年龄辞退需要赔偿吗
退休年龄辞退一般无需补偿。但需注意:1. 如双方有特别约定,应按约定执行。2. 确保辞退过程合法合规,避免劳动争议。3. 如员工有异议,可协商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
与中介签订合同时工厂决定辞退,应当如何应对?
被工厂辞退后应及时应对。如接受辞退,可协商补偿事宜。如要求继续履行合同,需准备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具体操作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建议咨询律师获取专业指导。
你好,我在试岗第五天被无故辞退,公司只愿意支付一天100元,远低于试用期的约定好的正常工资
试岗期间被辞退且工资低于约定,除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和申请劳动仲裁外,你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一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明确工资支付标准;二是收集证据,包括劳动
我是2011年5月12号被厂长辞退的,现在申报还有用吗?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选择哪种方式应考虑个人情况、辞退理由的合理性、证据充分性等因素。如认为辞退不公,可优先考虑申诉。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