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中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汇总

更新时间:2015-06-17 09: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处理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律师经常发现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并不清楚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这就会导致在没有律师介入的情况下,对补偿金的计算发生错误。今天小编把有关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梳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解除合同经济补偿该怎么算?

  (1)计算基数:按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合同法规定有社平工资3倍的限制,是否分段各地不同);

  (2)计算年限:按本单位工作年限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二、公司未订书面合同员工可“被迫辞职”主张经济补偿吗?

  劳动合同法只规定未签合同的二倍工资责任,未规定员工可以此为由“被迫辞职”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司法实践中员工该请求一般不会获得支持。但需注意:个别地区法院支持,如中山中院就认为可支持2008-1-1后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

  三、经济补偿最多12个月的误区

  很多HR认为经济补偿最多支付12个月,这是一个误区。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最多12个月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倍,对低工资劳动者并无12个月限制。即使是08.1.1前的规定,12个月封顶也仅适用于协商解除和不能胜任工作解除。

  四、经营期限届满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经济补偿的计算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第13条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此条中的经济补偿年限应限于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

  五、经济补偿中的N、N+1、2N

  (1)N为工作年限的代称;

  (2)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补偿为N;

  (3)因医疗期满不能工作、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三种情况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为N+1;

  (4)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为2N;

  (5)N、N+1、2N分别适用不同情形,不能兼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税务计算方法
在解除劳动关系后获得的补偿金,确实需要纳税。具体流程为:首先计算补偿金的总额;然后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确定适用的税率;接着计算应缴纳的税额;最后及时完成税款的申报和缴纳。若补偿金数额较高,建议进行税务筹划以减轻税负。对于涉及复杂情况的经济补偿金税务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税务师或律师以获得更准确的指导。
经济补偿金在劳动合同中止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中止,经济补偿依据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标准计算。具体操作:1. 确定中止原因,是否符合支付条件。2. 统计劳动者工作年限。3. 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补偿金。4. 如不满一年,按比例支付。
经济补偿金基准年限之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年限基于工龄计算。具体操作为:1. 确定连续工作年限;2. 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计算;3. 不满一年部分,六个月以上按一年计,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确保计算准确,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补偿金计算方法是怎样
劳动补偿金计算方法是怎样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