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公务员辞退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更新时间:2012-12-26 18: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1.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为辞退提供依据。1994年3月8日,国家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为公务员的考核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使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改革考核机制,首先要端正公务员考核的指导思想,使考核真

  1.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为辞退提供依据。1994年3月8日,国家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为公务员的考核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使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改革考核机制,首先要端正公务员考核的指导思想,使考核真正为公务员的后继管理环节服务;其次,改革具体的考核方式,尽可能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揉入考核标准之中,突出实绩考核;最后,公务员考核结果必须兑现,要与辞职、辞退制度紧密结合起来。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被辞退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我国的人才市场与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有限,仅限于发挥人才交流的中介功能,还有多方面服务功能未发挥出来。完善我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人才市场和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为核心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覆盖个社会的人才服务机构。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承担国家法律、政策赋予的管理职能之外,还应在人才交流、开发、评价、储备和保障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转变观念意识。首先要树立权利义务并重观念,公务员的权利是国家法律对于公务员可以享受某种利益或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权利是为了使公务员更有效地行使职权、执行公务。公务员的权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机关和个人不能侵犯,公务员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享受或放弃某些权利,但属于公务员职务方面的权利不得放弃。公务员职务方面的权利同时也是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作为公务员,他无权放弃或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当公务员未能或没有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4.树立职业风险意识。我国以往缺少辞职辞退制度,缺少必要的淘汰机制,进入干部队伍,就意味着就职风险消失殆尽。“在职闲暇”、官僚主义现象普遍,因此必须将竞争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引入就职领域,在优胜劣汰的机制面前人人平等,政府部门不是保险箱,只要公务员不认真履行职责,违背相关规定,就可能面对降职,降薪,甚至辞退的处理。在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辞职辞退制度的推行可以促使公务员加强职业风险意识,在其执行公务时就会更加严格地按照职位的要求尽职尽责。公务员树立职业风险意识不仅有利于公务员个人发挥作用,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为推进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扫清思想障碍。

编辑推荐:

公务员的辞退理应制度化

公务员的辞退理应制度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287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辞退问题处理
你好,可以提前30天或者支付一个月工资辞退,再支付其半个月工资补偿金
指定管辖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您好,您的问题具体是什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投诉中国银行在哪里最有用
一、投诉银行怎么投诉1、投诉银行的投诉方式如下:(1)可以用书面形式向银监会进行投诉,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以及投诉的问题;(2)可以致电中国银行总行进行投诉,国家
被商家欺骗了,我向12315平台投诉要求赔偿
你可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方对车祸负全责,车主与保险公司协商补牙费用没有谈妥。
你好,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的?初步判断不会超过你的保险额度
只是相互通过QQ发一些私密照片违法嘛?
违法,应谨慎处理。若私密照片未经同意传播,应立即停止并删除。如已造成不良影响,应向对方道歉并协商解决方案。若对方提起诉讼,应积极应诉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冻结名下财付通账户各1000元并支付功能是什么意思
冻结财付通账户并限制支付功能通常是因为涉及法律纠纷、违反相关规定或执行法院判决等。处理方式包括:1)了解冻结原因,如涉及诉讼应积极参与;2)与冻结机关沟通,申请
在宿舍快丢了200块能报警吗?
可以报警。如丢失金额小,可先自行查找或询问室友;若无果或金额较大,应立即报警,提供线索协助警方调查。同时,注意保护现场,避免破坏证据。
第三方劳务,可以不交五险一金?
对第三方劳务不缴五险一金的情况,员工可首先与公司协商,要求补缴;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提供相关证据;若仍无法解决,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法律诉讼。在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