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人的禁止事项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3-03-19 17: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对于投标人的行为,除前述中已提及的规则外,招标投标法还对禁止的事项作出规定,以维护招标投标的正常秩序,保护合法的竞争。首先是禁止串通投标,一种是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也包括部分投标人之间的串...

  对于投标人的行为,除前述中已提及的规则外,招标投标法还对禁止的事项作出规定,以维护招标投标的正常秩序,保护合法的竞争。

  首先是禁止串通投标,一种是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也包括部分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排挤另一部分投标人;另一种是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这两种串通都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招标人利益、或者其他有关人的利益,是一种破坏公平竞争的危害性很大的行为,必须予以禁止;

  第二是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这种行为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造成许多恶劣后果,对招标投标危害极大,必须坚决禁止;

  第三是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确立正常的经济关系,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的原则,排除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为低于成本的报价,对企业来说有可能是自杀行为或者是引向欺诈,这对正常的竞争秩序也是一种干扰;第四是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这是明令禁止在投标中,投标人不得有欺诈行为。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投标人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投标人

投标人条件 

如何确定合格投标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投标人和招标人的犯罪行为有哪些
串通投标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之规定,串通投票罪是指违反国家投标市场管理法规,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行为。由此可见,串通投标犯罪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的犯罪;另一种是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串通的犯罪。
请问行政许可有哪些种类?
您好!关于行政许可有哪些种类的问题, 1、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一般许可是指行政主体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直接发放许可证,无特殊限制的许可,如申请驾驶执照的许可。特殊许可是指除符合一般许可的条件外,对申请人还规定有特别限制的许可,又称特许。 2、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排他性许可又称独占许可,是指某个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专利许可、商标许可。非排他性许可又称共存许可,是指可以为具备法定条件的任何个人或组织经申请获得的许可,大部分行政许可都是非排他性许可。 3、以许可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独立的许可,是指许可证已规定了所有许可内容,不需其他文件补充说明的许可。附文件的许可,是指由于特殊条件的限制,需要附加文件予以说明的许可。 4、以许可是否附加必须履行的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权利性许可又称无条件放弃的许可,指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后,并不承担作为义务,可自由放弃被许可的权利,并且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附义务的许可也称附条件放弃的许可,指被许可人获许可的同时,亦承担一定期限内从事该活动的义务,否则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许可。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一般表现为丧失被许可的权利。 5、以许可的存续时间为标准,分为长期性许可和附期限的许可长期性许可,指被许可人取得许可证后,只要不放弃,或者不因法定事由被主管机关吊销,该许可将长期持续有效,如生产某种产品的许可。附期限的许可,指许可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效力,逾期失效的许可。 6、以许可的目的形式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行为许可,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许可。资格许可,是指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的申请,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后,结合格者核发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
招标流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规定是怎样的?
要进行招标投标的,相关法律事项的咨询建议委托律师做法律顾问。
律师解答动态
有人自称政府的人打电话不一定真实。诈骗分子常以此行骗。若接到此类电话,别轻信对方说的事,尤其是涉及钱
要取回爱投资平台资金,首先看平台是否还正常运营,能正常登录操作的话,按平台提现流程尝试。留意平台公告
傅勇律师
傅勇律师
5分钟前
你好,不想做了,可以要求退回4000元保证金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物业不给买水不合理。你可先和物业沟通,问清楚不给买水原因,尝试协商解决。若沟通无果,你保留好与物业沟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4分钟前
结案了零钱还冻结,可能是解冻程序没走完。你可以联系案件另一方确认款项等事宜是否完全处理好。若没问题,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5分钟前
谈话证据能作为被迫离职证据。用人单位让签自愿离职并换签派遣公司,这种行为不合法。若签了自愿离职,之后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