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更新时间:2011-03-03 1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鲜食品的生产第三章生鲜食品的流通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经2005年4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二00五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生鲜食品的生产


  第三章 生鲜食品的流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经2005年4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二00五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鲜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生鲜食品,是指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瓜果(林果)、食用菌、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等。


  本办法所称生鲜食品安全,是指对生鲜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进行控制,使其符合安全标准,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办法所称安全标准,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涉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强制性标准。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鲜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进出口生鲜食品的检验、检疫,由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生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食品监督主管部门负责对生鲜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工商、卫生、农业、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贸易、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履行职责,共同做好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行业协会制定并推行生鲜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规范,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生鲜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第二章 生鲜食品的生产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编制符合卫生、质量、环境及其他安全标准的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规划,制定措施,扶持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的设立和发展。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对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大气、土壤、水等生产环境进行重金属、抗生素、农药、兽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得进行生鲜食品的生产。


  第八条 生鲜食品的采摘、收获、屠宰、捕捞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休药期。


  禁止在本市范围内销售下列农药及其混合配剂:(一)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1605、快灵农药;(二)国家、省明令禁止销售的其他农药。


  第九条 生鲜食品的种植、养殖及其他生产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一)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1605、快灵农药及其混合配剂和国家、省明令禁止使用的其他农药;(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孔雀石绿及其他禁止使用的物质作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三)将人用药品作为兽药使用或者违反规定使用兽药;(四)使用未经国家或省批准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还应当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记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防疫、检疫等情况。


  第十条 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应当建立生鲜食品安全检验制度,对其生产的生鲜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符合安全标准的出具检验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 禁止在生鲜食品及其初级加工过程中使用色素,以及在浸泡过程中使用甲醛、甲醛次盐酸氢钠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十二条 经过初级加工并且有包装的生鲜食品,应当在其包装物上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标明产品标准代号、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基地、加工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第十三条 本市实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鼓励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或者冒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证书和标志。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生鲜食品安全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生鲜食品的生产


  第三章 生鲜食品的流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经2005年4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二00五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鲜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生鲜食品,是指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瓜果(林果)、食用菌、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等。


  本办法所称生鲜食品安全,是指对生鲜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进行控制,使其符合安全标准,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办法所称安全标准,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涉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强制性标准。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鲜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进出口生鲜食品的检验、检疫,由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生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page]


  食品监督主管部门负责对生鲜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工商、卫生、农业、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贸易、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履行职责,共同做好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行业协会制定并推行生鲜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规范,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生鲜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第二章 生鲜食品的生产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编制符合卫生、质量、环境及其他安全标准的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规划,制定措施,扶持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的设立和发展。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对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大气、土壤、水等生产环境进行重金属、抗生素、农药、兽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得进行生鲜食品的生产。


  第八条 生鲜食品的采摘、收获、屠宰、捕捞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休药期。


  禁止在本市范围内销售下列农药及其混合配剂:(一)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1605、快灵农药;(二)国家、省明令禁止销售的其他农药。


  第九条 生鲜食品的种植、养殖及其他生产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一)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1605、快灵农药及其混合配剂和国家、省明令禁止使用的其他农药;(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孔雀石绿及其他禁止使用的物质作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三)将人用药品作为兽药使用或者违反规定使用兽药;(四)使用未经国家或省批准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还应当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记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防疫、检疫等情况。


  第十条 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应当建立生鲜食品安全检验制度,对其生产的生鲜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符合安全标准的出具检验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 禁止在生鲜食品及其初级加工过程中使用色素,以及在浸泡过程中使用甲醛、甲醛次盐酸氢钠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十二条 经过初级加工并且有包装的生鲜食品,应当在其包装物上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标明产品标准代号、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基地、加工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第十三条 本市实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鼓励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或者冒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证书和标志。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生鲜食品安全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管理的需要,公布实施重点监督管理的生鲜食品名录(以下简称重点名录)。


  本市对列入重点名录的生鲜食品制定统一的抽查计划,由市政府授权的部门依照规定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


  第三章 生鲜食品的流通


  第十五条 具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生鲜食品方可销售。生鲜食品生产者应当出具、出示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不能出具检验合格证明的,必须进入生鲜食品批发市场交易。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每一批生鲜食品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销售。


  大卖场、生鲜超市等需从非本市购进生鲜食品的,应当查验其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并实行抽检;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不得销售,对没有检验合格证明的应当自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不具备自行检验条件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所购进的生鲜食品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销售。


  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的,可以实行抽检或者免检。


  第十六条 个人自产自销的生鲜食品除进入批发市场外,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生鲜食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证明;检验不合格的,不得销售。


  市、区人民政府对本市个人自产自销的生鲜食品的检验工作应当予以扶持。具体办法由食品监督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生鲜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索取所购进生鲜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并建立购货台账。


  生鲜食品的经营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一)经营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禁止生产的生鲜食品的;(二)经营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禁止生产的生鲜食品的;(三)经营其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生鲜食品的。


  贝类水产品按规定需经净化的,应当经净化并符合规定标准后方可销售。


  第十八条 市场开办者对其市场内经营生鲜食品的安全具有以下责任:(一)督促市场内经营者销售检验、检疫合格的生鲜食品;(二)与市场内经营者签订销售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明确质量安全责任;(三)配置与生鲜食品市场规模相适应的检验设施,对市场内经营的生鲜食品进行抽查、抽检;(四)应当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立警示牌,对市场内经营者销售不合格生鲜食品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布。


  对未经检验、检疫或者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生鲜食品,市场开办者应制止其出售或转移,不得出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餐饮业及单位食堂应当采购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生鲜食品,并建立购货台账,注明所购进生鲜食品名称、进货渠道、数量、日期。


  举办重大公共活动、重要会议采购生鲜食品的,具体承办单位还应当将生鲜食品留样备查;有条件的,可以送交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职责分工,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资料;(二)进入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场所进行检查;(三)对涉嫌违法生产、加工、销售或者使用的生鲜食品采取登记保存等措施;(四)监督销毁禁止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的生鲜食品;(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page]


  第二十一条 建立生鲜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生鲜食品安全信息。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环境监测信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发布有关生鲜食品农药、兽药及其他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信息,食品监督主管部门和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市场生鲜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食品监督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和分析整理,定期向社会发布生鲜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并提供举报受理和信息查询服务。


  第二十二条 食品监督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立本市生鲜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记载并向社会公示下列信息:


  (一)列入重点名录的生鲜食品名单;(二)定点屠宰厂、生鲜食品生产基地以及批发市场名单;(三)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单;(四)生产经营的生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受到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名单;(五)其他需要公布的信息。


  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提供前款规定的相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 鼓励社会公众举报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生鲜食品的行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关于生鲜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或者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查证属实的投诉或者举报给予一定的奖励。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销售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1605、快灵农药及其混合配剂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生鲜食品种植、养殖基地不按照规定记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防疫、检疫等情况的,分别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生鲜食品出具检验合格证明的,以及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大卖场、生鲜超市应当对生鲜食品进行检验而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而销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个人自销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生鲜食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未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的,以及违反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销售按规定应经净化而未经净化或者虽经净化但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贝类水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体工商户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他经营者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市场开办者不履行相应责任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餐饮业及单位食堂采购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生鲜食品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的,由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拒绝、阻碍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活动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相应职责并造成一定损害,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还有效吗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已经2004年10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九条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
您好,这一条文之中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这一表述中的县级以上是包括县级的,所以县级的规定也是如此哦。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有做执行案件的律师,执行案件关键在于找到对方财产线索。可以先调查对方名下房产、车辆、存款等资产信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生病期间厂里应发基本工资。你可先和厂里协商,要求补发。若协商不成,可收集能证明你和厂里存在劳动关系、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试用期没结束得看具体遇到啥事儿。要是单位想辞退,得证明你不符合录用条件,不然就违法。要是你想离职,提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在酒吧被人做局且价格不明目,这可能涉及消费欺诈。您可以保留好消费凭证,像消费清单、付款记录等。和酒吧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先与水泥罐车车主协商赔偿,要保留好房子受损的照片、视频等证据,计算好修复房子所需费用。若协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这种情况先看双方有无关于防雨及货物损坏责任的约定。若没有,司机虽有苫雨布义务,但天降大雨属突发情况。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民间借贷原告申诉本身不影响征信。申诉是原告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不过,如果原告在案件中有虚假陈述、
黄龙泉律师
黄龙泉律师
14分钟前
您好,岗降薪属于违法行为,除非单位经理同意。如果您不同意,可以与单位协商回原岗位拿原来的工资。实在协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