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

更新时间:2012-12-19 06: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文号:(1994年12月23日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
发布部门: 西藏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
(1994年12月23日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教育,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 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它成年公民,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遵循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原则,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公益事业。
  有关部门协助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习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或中断其学业。对旷课或自行辍学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其返校。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和鼓励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赌博、吸毒、卖淫。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诱使或强迫未成年人进寺庙为僧尼。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 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关联法规: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不得因任何理由歧视学生;对品行有缺点、生理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或随意使其停学。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学校不得拒收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残疾未成年人入学。
  学校应允许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的原在校的未成年人复学。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创造条件,逐步设立工读学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工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

第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随意搜查未成年人的住所、身体或用具。

第十八条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学、生活设施中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第十九条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的各种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条 学校不得向未成年学生滥收费用、实物或强行推销商品;不得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罚款。 [page]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所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二条 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第二十三条 国家鼓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第二十四条 营业性歌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并责成经营者示以明显标志。

第二十五条 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它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恐怖、封建迷信等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印制品、音像制品。

第二十六条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的检查,预防和制止有害食品、玩具、用具上市,防止坏损的游乐设施对儿童造成伤害。
  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生产、推销可能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食品、玩具或其他用品。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进行产生有害烟尘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二十九条 对流浪乞讨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送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法查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际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第三十二条 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儿童预防接种等工作,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个人兴办托儿所、幼儿园。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幼儿园、托儿所的保教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教育。

第三十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十五条 对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或鼓励他们自谋职业。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和依法打击拐骗、买卖、绑架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

第三十七条 在各种灾害现场,营救组织和抢险人员应当尽力帮助未成年人脱离险境;对滞留在大面积灾害区域的未成年人,应当优先予以救助和妥当安置。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三十八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 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收容教养。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监狱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对未成年人审前羁押、服刑关押、管理时,严禁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刑讯逼供,采取有效措施,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二条 家庭、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罪管教所、监狱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三条 被免予起诉、免除刑事处罚、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依法保障离婚当事人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使其得到有利的监护和抚养。 [page]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照顾非婚生未成年继承人的利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 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侵害人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 二十条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 二十四条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 二十一条或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办法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五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关联法规: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296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暴力法》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庇护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保障受害方的健康。 人身安全保护令主要包括
《未成年人保护法》
什么情况啊?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
如何将社会保障与失地保险合并
先后在两地交社保需要合并。持身份证到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开出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证明,交给转入的社保机构,申请办理转移手续,同时申请合并账户,后续事宜由两家社保机构联系
案件移送检察院后,检察院会否通知原告
你好,请问具体是什么案件呢
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父母身份证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且是双方意思表示自由、真实即可,有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为有效
博野县看守所会见律师费用谁承担
找律师去看守所看人一次多少钱需要根据情况决定。律师会见收费是弹性的,根据案件大小和律师的经验来收取,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收费的标准2000-6000不等。律师可以从
江苏江阴帮信罪怎么判
本罪是指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小明求职,公司告诉他有税前百万年薪,社保个人综合税率11%,无公积金,试计算
是先交社保后缴税,“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月工资先
南京敲诈勒索罪16万会判多久
敲诈勒索处判几年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具体判决方法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