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更新时间:2012-12-27 02: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文号:国税涵(1996)433号标题:关于推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颁布日期:1996年7月15日实施日期:1996年7月15日终止日期:类别:其它颁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内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有关问题的补充
文 号: 国税涵(1996)433号
标 题: 关于推行
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颁布日期: 1996年7月15日
实施日期: 1996年7月15日
终止日期:
类 别: 其它
颁布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
内 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决定恢复使用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见财税字〔1 996〕第8号)以后,国家税务总局相继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 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的通知》(国税明电〔1996〕014号)、 《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关于出口退税有关电子信息传递问题的紧急通 知》(国税信函〔1996〕035号)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软件, 初步建立了出口退税专用税票的上传下达机制。现针对有些地区在推行出 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具体问题,明确如下: 一、总局已将有关地区报来的专用税票电子数据进行了汇总清分,下 发给各地的出口退税专用税票电子数据已放在总局信息中心广域网络服务 器中,请各地及时收取。 二、关于专用税票号码只有7位,而认证系统软件中要求录入13位 的问题。专用税票的号码包括字轨(4位,如“0961”)和顺序号(7 位)两部分,这11位在全国唯一地对应一张专用税票。在计算机录入专 用税票时,为了解决一票多目问题,在11位代码后,加上两位扩展码。 第一目用01表示,第二目用02来表示,依此类推。一票一目时,扩展 码应采用01。在计算机录入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上编码规则。 三、关于专用税票重复录入工作量较大,是否可以直接从
其他系统中 提取数据的问题。总局在认证系统软件中,已经提供了专用税票电子信息 格式,在符合认证系统软件对专用税票各项目的各种规定的前提下, 各地 可以从其他系统直接采集数据。但采集的信息必须是国税明电〔1996〕 014号文规定的录入凭证的信息,其他部分仍必须采用专用税票认证系 统软件。 四、关于缴销信息的录入范围的问题。按照认证系统软件的规定,专 用税票缴销信息分为确实缴销、错误调整、丢失被盗、开分割单缴销共四 类。确实缴销信息包括所有开出后作废的且未录入计算机上报的专用税票; 错误调整信息包括所有已录入上报,又发现有误的专用税票。遇有上述情 况,除录入正确的专用税票外,原错票应作为缴销信息录入;丢失被盗的 专用税票应及时上报;认证系统对所有开具分割单的专用税票能自动记录 到缴销信息中。 五、关于数据清分问题。各地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应会同计算机管理 部门,确定上级下发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的清分原则,以利于各级进出口 税收管理部门获得必要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数据清分,主要依据购货企 业的海关代码,如果下属出口
企业的海关代码有异常(发所属出口企业代 码的前四位与退税机关所属地区的
行政区划国标码不一致),应及时报告上 级。 六、关于税务机关地区代码存在交叉重复问题。在认证系统软件中, 文件名是以用户所定义的税务机关地区代码为基础的,所以下级的税务机 关地区代码不能重复。在使用认证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各地的税务机关代 码原则上应采用行政区划国标码,但如出现交叉重复,上级税务机关应予 以协调,合理地进行自定义,并报总局备案。 七、关于各下级机关录入专用税票后,因为责任不明无法汇总上报的 问题。下级电子数据汇总是将专用税票电子信息向上传递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级计算机管理部门应承担此项工作。 八、目前,各地上报专用税票电子数据路径主要有:省级单位汇总所 有下级单位数据后报总局;全部由地市一级单位直接报总局;部分地市报 省级单位,部分地市直接报总局。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报路径, 并报总局备案,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上报总局。 九、各地报来的数据中,有部分地区未按要求进行压缩。请各地务必 按要求形成压缩文件再上报。 十、各地应尽快填好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应用情况调查表(见 附件),并在1996年8月31日前报到总局信息中心。 十一、其他事项仍按国税明电〔1996〕014号、国税信函〔1 996〕035号
执行。 此外,有些地我动作缓慢,至今仍未认真推行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 系统。希望这些地区,立即按总局要求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尽快上报总局。 造成不良后果的,总局将对其通报批评,并作出必要处理。 附件:出口退税专用税票认证系统应用情况调查表(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