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17-11-03 18: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犯罪,而交通肇事后致人死亡逃逸的认定更是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之一。那么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呢?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三、交通肇事的认定标准

  在最高人民法院没有颁布司法解释之前,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并无统一标准,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只有公安机关于1996年颁布的对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规定:驾车逃离现场或者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按照这种规定来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其优点是直观、简单,但是,而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罪过形式是要求主客观相一致,可公安机关的规定只是强调了客观行为,没有注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如果一味按照该规定执行,会造成打击面过大的结果,从而导致错案的发生。

  如,被告人张某系外地的一位汽车司机,在肇事因害怕人身受到当地群众的攻击而驾车驶离现场,在距事发现场5公里的位置,打电话向公安机关报警,并主动投案。这种情况如果按照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嫌疑人已经驾车驶离现场了,则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但是这种认定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到行为人主观意图并无逃逸的故意,显然,这种认定方法是不对。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指为了逃避法律惩处,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的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因此,司法解释符合了我国刑法的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要求,为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在司法实践中,逃逸的行为在客观上都是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但是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所有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逃逸的行为,由于司法实践的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如何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从而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是我们应当探讨的话题。如,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中,他们都要强调自己主观不知道发生了交通肇事或者事发以后他们还都报了案等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的知识。实践中,要全面充分考虑行为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证据从各个进行考证,把嫌疑人主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才能对什么行为是交通肇事的逃逸作出正确认定。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醉驾撞了人肇事逃逸怎么判
醉驾肇事逃逸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对于未构成犯罪的情况,公安机关会进行罚款和拘留;对于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且因为逃逸导致的事故后果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包括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建议立即停止逃逸行为,主动配合调查。
肇事逃逸被抓到了怎么判
逃逸行为一经抓获,将依法受到严惩。处理程序包括交警现场调查取证、移送公安机关逮捕嫌疑人、立案侦查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等环节。逃逸情节的严重性可能导致肇事者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面临更重的刑罚。
肇事逃逸找到人后怎么处理的呢
肇事逃逸行为违反法律法规,逃逸者应立即投案自首并接受调查处理。根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罚款、拘留或刑事责任。积极配合调查并主动赔偿受害人是减轻处罚的关键。逃避责任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律师解答动态
若工厂不愿出具证明导致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仍有其他方法可以尝试,具体如下:-收集替代证明材料:根据《
既然高院已受理再审申请,就先耐心等待再审结果。媒体曝光能引起社会关注,有一定积极作用。接下来要收集更
可以委托律师协助处理,需要了解封号的真实理由。是否下载不合法软件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二级和三级精神残疾证福利待遇有差异。一般二级残疾程度更重,福利可能更多。二级可能在生活补贴、护理补贴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这种扣一天工资的做法大概率不合理。按法律,扣工资需有合法依据,且要合理适度。仅忘看手机两分钟就扣一天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