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两车相撞 只能一车索赔

更新时间:2013-05-08 11: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自家两车相撞索赔遭到拒绝湖南来高明做生意的文小建拥有两辆私家车,并且都以个人名义购买了全保。2月2日在回湖南老家途中,他与雇来司机分别驾驶自家的两辆车却意外相撞。文小建庆幸保险公司会为损失埋单时,而保险公司以受损方为被保人自己,不是第三者为由拒绝理

  湖南来高明做生意的文某拥有两辆私家车,并且都以个人名义购买了“全保”。2月2日在回湖南老家途中,他与雇来司机分别驾驶自家的两辆车却意外相撞。文某庆幸保险公司会为损失埋单时,而保险公司以“受损方为被保人自己,不是第三者”为由拒绝理赔其中一辆车的损失。

  事发:暴雨中自家两车相撞

  市民文某是一位从湖南长沙到高明经商的生意人,经过多年打拼,现在其个人名下已有两辆私家车,其中一辆是长城越野车,另一辆为丰田卡罗拉。两辆车分别在两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全保”。

  今年2月2日,距离除夕仅有4天时间,文某放下手头的事务,与亲人朋友一起开开心心踏上了回湖南老家过年的路。文某驾驶卡罗拉在前面带路,他雇来的一位货车司机开着长城越野车紧随其后。

  凌晨5时许,两辆车行至广西贺州境内的207国道。当时大雨滂沱,由货车司机驾驶的长城越野车因刹车失灵追尾撞上了前面文某驾驶的卡罗拉。所幸行驶速度缓慢,车里的人并未受伤,但两辆车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卡罗拉车尾破损较重,越野车车头也不堪入目。

  索赔:保险公司只赔一车损失

  2月18日,在湖南老家过完春节,文某回到高明,他将两辆车开至某保险公司高明分公司,进行拍照取证,并从手机上下载了自己拍摄的事故现场所有照片。由于高明目前尚无丰田4S店,文某又将两辆车驾驶至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的丰田4S店,与保险公司一起对车辆进行鉴损后,留下卡罗拉在该店修理。过了近1个月时间,3月16日,文某将修好的卡罗拉取回,并垫付全部修理及配件费,共10726元,保险公司答复称所有费用一周之后即可赔付。

  不过,直到3月31日上午,文某接到保险公司佛山分公司理赔部的电话,称事故为自己车撞自己车,以“受损方为被保人自己,不是第三者”为由,保险公司将只赔付长城越野车2900多元的修理费。

  因为从后面追尾的长城越野车在此次交通事故中负全责,自始至终,文某索赔的对象都是其长城越野车投保的保险公司,而未涉及丰田卡罗拉参保的另一家公司。如此回应对文某而言,如同“晴天霹雳”,他与保险公司多次交涉未果。

  争鸣:两者各执一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长城越野车投保公司表示,依据第三者责任险“除外责任”条款,被保险车辆造成被保险人所有或代管的财产受到损毁,保险公司免除责任。此次事故中,丰田卡罗拉属于被保险人所有财产,而不是保险方与被保险方之外的“第三者”,保险公司因此不负责赔偿。

  丰田卡罗拉投保公司认为,此次事故中,货车司机驾驶的长城越野车刹车失灵导致追尾,对事故负全责,而在前面行驶的丰田卡罗拉没有任何责任,因此,应该由负全责一方承担其全部损失。

  而对此,车主文某说:“假设我有一个车队,旗下拥有1000辆汽车,其中两辆车相撞的几率将会大得多,难道需要我找1000个人,以1000个不同的名义投保,才会使自己的保险权益有着落?”

  尾声:能否拿到修理款不得而知

  在与保险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后,4月10日,文某召集了几位亲友,到保险公司高明分公司大门口要求“讨个公道”。日前,文某告诉记者,其越野车投保的保险公司终于承诺为卡罗拉理赔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该保险公司佛山分公司易姓经理在接受采访时称,答应给车主1万多元的卡罗拉修理费,是该公司一位员工在当时“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个人行为,为的是息事宁人,不让事态扩大化。“决不是公司方面依照条款,向车主承诺理赔!”易经理强调。

  截至目前,文某最终能否如愿拿到卡罗拉1万多元的修理款,还不得而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关于两车相撞赔偿
您无法主张误工损失费等
两车相撞一车逆行
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白枫律师
白枫律师
2分钟前
公司降工资的原因是什么?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4分钟前
程律师:接代查企业工商内档,泉山区注册地可查,具体收费需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商议。
可以委托我们根据《民法典》解决
李翠英律师
李翠英律师
11分钟前
你好,涉及被诈骗的,直接报警。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13分钟前
你好,可以询问公安机关具体原因,依法申请解封。
周文才律师
周文才律师
13分钟前
各地政策不一样,建议直接咨询银行工作人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