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损失核算方法不能任意改变

更新时间:2019-05-26 18: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近期,某地税局在受理某一国有企业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发现该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以其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计提了25600

  近期,某地税局在受理某一国有企业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发现该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以其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计提了256000元的坏账准备金,表面上看企业并未违反税法的规定,并且是合理利用税收的扣除政策,但其违反了税前扣除的合理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方法应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税收征管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我局人员根据其备案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存货、折旧及坏账备案核算方法,发现其关于坏账的核算方法备案中明确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直接核销法,而其财务人员以年末应纳税所得额过大为由,“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提取了256000元的坏账准备,因而无论是从“筹划”的角度,还是从会计核算常规都是不允许的,故对此予以调整,并补缴此项扣除的所得税。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从企业会计还是从税法上的角度,纳税人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都给予了两种选择途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号)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发生的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金。不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发生的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也明确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同时取消了对备抵法的备案审批事项,并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但纳税人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应说明坏账损失采取直接核销法还是备抵法,并与其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备报事项保持一致,同时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及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1号)也明确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未提坏账准备金既未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也未违反税法的规定,因而既不存在会计调整,同样也不存在税务调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可以确认坏账损失,确认坏账的条件是什么?
确认坏账损失有三个条件: 1. 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2. 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3. 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
业务员销售中的坏账损失该由谁承担?谢谢!
视情况而定,如果销售人员是在执行事务时且无过失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由公司承担。如果公司认为销售人员存在过失,可以要求销售人员承担。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边咨询法律问题具体是什么,双方有没有进行调解,可以诉讼
你好,想咨询的问题是什么,民事案件可以法院诉讼后调解,具体讲一下
你好,你是咨询什么事情的,可以具体描述,双方有没有协商调解
你好,是咨询什么民事案件,稍后给你咨询解答你好,这边是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