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救人是无因管理还是防止侵害

更新时间:2012-12-19 0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200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午,13岁的少年甲与同班同学乙等人到河滩游泳。乙因水性不好被河水淹没并挣扎呼救,甲见状急忙游至乙身后奋力将其推向河岸。在其他同学共同帮助下,

  200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午,13岁的少年甲与同班同学乙等人到河滩游泳。乙因水性不好被河水淹没并挣扎呼救,甲见状急忙游至乙身后奋力将其推向河岸。在其他同学共同帮助下,乙得救,而甲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甲的父母与乙的监护人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分歧]

  案件在审理中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甲舍己救人的行为属无因管理,乙作为受害人应当承担甲因救助而支出的费用和损失。第二种意见认为,甲舍己救人的行为符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防止侵害行为的特征,因没有侵害人,乙作为受益人应给予适当补偿。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是:

  一、防止侵害行为的前提条件是侵害,而不是为他人管理失去控制的事务或财物。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行为人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自动地为他人管理事务或者提供服务的行为;防止侵害行为则是指行为人为防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行为。两者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前者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受益人对自己的事务或财产失去控制,后者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损害”,包括不法侵害或紧急危险,紧急危险可能来自于认为的意外事件,也可能来自于自然的意外事件。本案中,甲救乙的前提是乙的生命受到了来自河水的威胁,而不是乙对自身的事务或财物失去了控制,如果将此行为定为无因管理,那么乙当时不能控制的则是他本人的生命安全,将生命界定为事务从理论上讲不通。

  二、防止侵害行为导致的损失既有财产上的,也有人身上的,而无因管理导致的损失只是财产上的。如果因无因管理导致管理人发生人身上的伤害,其性质则由无因管理转化为侵权行为,管理人可基于这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提出不同的诉讼请求,而不应简单地认定为无因管理行为。就本案而言,甲为救乙英勇献身即属第一种情况,即防止侵害行为。

  三、因防止侵害行为所生之债不同于无因管理所生之债,它们是不同的债的发生根据。根据民法理论,债分为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以及其他单方法律行为所生之债五种。单方法律行为所生之债包括法律规定的单方法律行为所生之债,以及因某些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道德行为所生之债。由于债的发生根据不同,适用法律也就不同,补偿范围自然就有很大区别。无因管理适用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管理人请求受益人补偿的费用为管理的必要费用和财产损失;而防止侵害行为则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防止侵害行为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可以请求受益人补偿医疗费、误工费、残废者生活补助费、抚养费、精神损失等。本案甲的父母同乙之间的债,就是因甲对乙的救助行为而发生的债,乙作为受益人应该承担补偿甲所受损失的义务。[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012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买的拖拉机有质量问题。我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如果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
退休后,能一次性补缴吗?
找社保经办部门了解
游戏账号被毁可以报警吗?
只能向该游戏的客服投诉
你好我是合租的。然后房子到期合租室友把我较的押金也吞了。怎么可以要回来?
可退回押金。先与室友协商,要求返还押金;协商不成可报警,警方介入调查;若仍无法解决,可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室友返还押金并承担违约责任。
租房压金不退怎么办
租房押金不退可起诉。操作包括:1.收集证据,如租赁合同、押金收据等;2.向法院提起诉讼,阐明房东不退押金的违约行为;3.等待法院开庭审理,并根据判决结果执行。如
判决书下来15了,为何不拘留
针对判决书下来后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择上诉或执行。如果对判决书有异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如果认可判决书,应当履行判决内容。选择不同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
我的朋友,电话打通,我一直没有人接,微信信息发出去了,没有回发,知道是什么情况,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若朋友长时间失联,应尽快报警,警方会展开调查。同时,尝试联系其他亲友,了解朋友近况。如情况紧急,还可向社交媒体平台求助,发布寻人信息。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