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2-12-19 07: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概念对比在对比不真正连带着人和连带责任之前,我们势必得先熟悉他们各自概念,特征连带责任: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一 概念对比

  在对比不真正连带着人和连带责任之前,我们势必得先熟悉他们各自概念,特征

  连带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基于同一原因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

  所谓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各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有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因一个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均归于消灭,此时数个债务人之间所负的责任即为不真正连带责任。

  从各自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简易的来概括一下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之间的区别即

  两人以上的债务人基于同一原因而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两人以上的债务人只能基于不同的原因对债权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二 特征对比

  连带责任

  一是各个侵权人之间主观上有共同过错,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

  二是各个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具有整体性、不可分割性,即共为一个行为,即便是表面上的数个行为,也是直接结合成同一个行为,发生同一损害后果

  三是外在责任的整体性;四是共同加害人之间有潜在的内部责任份额关系,依据这种关系,共同加害人之间存在内部求偿权

  不真正连带责任

  一,数个行为人基于不同的行为造成一个损害。

  第二,数个行为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侵权责任,这个责任就救济受害人损害而言,具有同一个目的,因此分别产生不同的侵权责任,责任的目的都是救济该同一损害,而不是救济各个不同的损害。

  三,受害人享有不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择一”行使,或者向雇主或者向第三人请求承担责任,而不是分别行使各个请求权。

  四,损害赔偿责任最终归属于造成损害发生的直接责任人。如果受害人选择的侵权责任人就是直接责任人,则该责任人就应当最终地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选择的责任人并不是最终责任人,则承担了侵权责任的责任人可以向最终责任人请求赔偿,最终责任人应当向非最终责任人承担最终责任

  三 案例比较

  我们来举两个案例分别来明确下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含义

  案例1:

  乙和丙将其共有的一台拖拉机,以6000元卖给甲,乙和丙各自都有请求甲支付6000元的权利。又或者A将一天拖拉机,以6000元卖给B,C两人,B和C各自都有对A支付6000元的义务。

  这里面的两个买卖案例,其实都是连带责任,一个是连带债权,一个是连带责任。其共同的特征正如概念里所说的,2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在履行完债务使债务消灭后引起了内部债务关系。即丙,乙不论谁在向甲收取6000元以后还需要依照约各自获得拖拉机收益,而B和C不论谁在支付完了6000元以后也都有责任按照事前约定按比例分担自己相应债务。

  案例2:

  如甲在购房中介公司的中介下买下房主乙的某套房子,入住后发现乙利用个人虚假身份欺骗了甲,房子多处出现渗水现象。这样的情况下中介公司虽然没有和乙共同侵权,但是它也义务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对甲进行赔偿,随后可以向乙索求赔偿。

  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不真正连带关系区别于连带关系就在于能对方能否被同一理由起进行诉。这里中介公司显然不知道乙的侵权行为所以无法与乙构成对甲的共同侵权。因此这里房产公司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他有权力向乙追偿他所赔偿的部分。这里的乙既特征4中所提到的造成损害发生的直接责任人

  四 大学生可能遇到的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与社会进行直接接触,许多牵涉到大学生之间或大学生与外界之间的侵权案件越发增多,而其有很大一定比率的案件都牵涉到了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下面笔者简单就一些常见事件进行分析

  1 同学之间借用物品的损坏

  大学生社会群体中比较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经常会选择团队出游,娱乐。因此难免会彼此借用诸如数码相机,mp3,自行车,等一物品。而一旦发生了损坏问题时出借者往往会弄不清楚借用者与损坏者之间谁应当负赔偿责任。

  举个例子Y的同学借他的相机去旅游,结果被Y的同学的朋友在争抢中失手给摔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Y往往不知道该向谁索赔,向自己同学则同学往往会推托不是自己亲手损坏应该找他同学,而找他同学因为并不是直接关系人并不熟悉难以开口或者寻找,于是陷入尴尬。其实这里究竟应该向谁索赔,跟去连带关系和不真正连带关系我们很容易做出判断,如果 Y的同学与他的朋友一同弄坏了相机,则他们属于连带关系,Y可以向任意一人索要全额赔偿,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如何分担则是他们内部问题不需要牵涉Y。如果Y的同学并没有造成相机损坏的责任而只是他同学弄坏了相机,则Y的同学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他同样应该向Y赔偿,但是他朋友则应该是最终责任人,即Y的同学有权利再向其朋友追讨全部赔偿金。所以这里,不论基于哪种责任,Y都可以首先向其同学索要相机的赔偿

  2 商品之间的买卖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消费主力之一,在商品买卖当中也常常会遇到许多侵权案件。特别是在买卖手机,mp3,mp4等数码产品时,往往不知道商品出现问题后究竟应该向商家还是厂家追讨退款或者维修责任。因为在数码产品普及化的今天许多商家与厂家为了减少成本与维修资金往往将消费者踢来踢去,商家把责任推给厂家,厂家把责任推给商家。其实本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立场来看,任何商品出现了故障或者问题商家都应该首先承担责任,因为这里商家他所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他应该首先接受消费者的合理要求,退款,维修,改换。然后再向最终责任人即厂家寻求相应责任的承担。

  所以今后我们在遇到商家将产品问题推脱给厂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以这个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3 打工时的雇佣关系

  许多大学生现在在毕业前都会有打工的经历,但是许多学生因为缺少法律知识在打工时期遭受权益侵犯时无法正当维护自己权利。诸如在工作期间遭他人侵犯权益,雇主就会因自己不是当事人而拒绝向学生做出赔偿。这里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雇主所负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当雇员受到第三人权益伤害时候,雇员有权利向侵权人或者雇主的任意一方提出索赔。雇主不得以非直接责任人的理由拒绝。雇主面对员工的合理索赔时应当给予合理赔偿,当然雇主也有权利向第三者即直接责任人追讨相应的赔偿。当人需要提醒我们广大大学生的是打工之前必须依法与雇主签订有效的劳动合约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957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无限连带责任和连带责任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目前最新的税务相关的规定,印花税是可以进行网上申报的流程,首先是要进入地方的税务局的网站,然后进入了计税页面之后,要核对企业的相关的纳税数据,确认无误之后进
关于连带责任
可以帮帮忙 回答详细点吗 ?
关于连带责任
与你无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在我的工地上一个工人和另一个工人开玩笑,我要承担连带责任吗?或是承担多少?
你好:首先要弄清你的工地是什么含义,工人和你是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如果工人是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因为工作而死亡,你就要承担责任,并且是全部责任,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原
有人用我的身份证号私下查询我的考研成绩,是不是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只有身份证号是无法查询他人学历的,查询学历,一般要通过学信网,在查询学历的时候需要报告编号、证书编号等,只有身份证的话是不能查询到别人学历的。需要注意
他说群里的人涉嫌侵犯艺人的隐私,因为群里都是未成年人,证明我们没有嫌疑。但是律师呃威胁我们
隐私被侵犯时,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违反捕鱼判处4个月刑拘缓刑6个月,对孩子有影响吗?
法律分析:判缓刑对子女可能会有影响。判刑会留有案底。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不管是违法记录、还是犯罪记录都会伴随当事人终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
不正真连带真正连带区别
不正真连带真正连带区别
不真正连带责任
不真正连带与连带的区别
不真正连带与连带的区别
不真正连带责任
公司调动技术员部门支援,技术员不接受,是不是违法厂规
如技术员不接受调动,可与公司协商或向劳动部门投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如协商无果,可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不真正连带是什么意思
不真正连带是什么意思
不真正连带责任
妹妹享受低保,可姐姐嫁出去,户口没牵出去,可以购车吗,对低保有影响吗?
在低保申请和审核过程中,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姐姐购车,可能会被视为家庭收入增加,从而影响妹妹的低保资格。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姐姐避免购车;2
请问法院判罚金5000五年没交会怎么样
法院判罚金未交,可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需向法院说明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若仍不缴纳,法院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房屋拆迁还建30平米没有厨房,是不是可以乱建房,建房可以违返住宅设计规范強制性标准
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行政裁决和诉讼。建议先尝试与被告协商,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向拆迁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