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0-10-06 08: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工资给劳动者,不能够无故拖欠或是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权。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讨薪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讨薪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仲裁时效为一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讨薪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二、劳动争议的特征

  (1)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

  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内容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如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力流动发生的争议,劳动者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服务主体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等,都不属劳动纠纷。

  (2)劳动纠纷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劳动关系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为了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面发生的争议,就不属于劳动纠纷的范畴。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福利、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

  (3)劳动纠纷既可以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也可以表现为对抗性矛盾,而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劳动争议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是: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八)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讨薪的相关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第十九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讨薪一般是先仲裁后诉讼,而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讨薪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最长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我国民诉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超过两年将不能提起再审。可是民诉法却没有对检察机关的抗诉限定一个时间,也就是说检察机关对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何时提起抗诉都可以。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事人在判决、裁定生效的两年内没有向法院申请再审,依照我国民诉法的规定其就丧失了再审的条件,可是当事人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通过检察机关抗诉而获得再审。所以检察机关的抗诉没有时间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使民诉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所设置的期限形同虚设。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确立检察机关抗诉的期限,以维护法制的统一和法律的完整性、严肃性。因此认为检察机关抗诉的期限也定为两年较妥。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如果2021年结束强制隔离戒毒且已满3年,一般是可以申请驾照的。法律规定,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满3年
你好,没玩过,不清楚退款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种情况,若认为答复不合理,可收集能证明对方逃逸及实际受伤严重的证据,比如现场监控、医院诊断证明等。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1分钟前
平安普惠是正规金融机构,但需注意合同条款,避免法律纠纷。
张仁山律师
张仁山律师
12分钟前
你好,建议到劳动仲裁委员会询问
张仁山律师
张仁山律师
16分钟前
你好,建议谨慎以防被骗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