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

更新时间:2021-05-13 09: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离婚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离婚不是说离就离的,需要分割财产,要是两个人还有孩子,并且两个人都想要孩子的话,可能还会就孩子的抚养权打官司的,那么离婚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内容。

  一、离婚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

  在离婚时,夫妻双方都有权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而具体的争取一般是证明对方存在恶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证明自己已做绝育手术或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生育,以及证明孩子长期跟随自己生活,改变生活环境不利于孩子发展。法院进行孩子抚养权判决的时候,一般也是根据上述的几个标准,来对孩子抚养权判决进行斟酌。

离婚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

  二、《民法典》对抚养权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此次《民法典》第五遍婚姻家庭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此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法院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以最有利于子女成长为原则。也就是说,法院认为孩子和哪一方生活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法院判给这一方的可能性比较大。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已经具备了一定判断能力,应当尊重子女的真实意愿。

  三、在争夺孩子抚养权归属时哪些可以作为有利因素

  1、双方基本条件

  父母双方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生活习惯,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

  2、离婚双方父母基本条件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如此快,夫妻双方都要工作,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带孩子的是一方的父母。因此,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孩子生活环境方面

  4、孩子的意见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离婚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的相关内容。其实不管谁最终取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孩子都是受伤害最大的那一个,毕竟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所以为了孩子考虑,夫妻离婚之前一定要慎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511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离婚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你好,不合法的 建议委托律师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
你向法院去争取抚养权就好了嗯
离婚后怎么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你好,要看孩子有多大,建议说清具体情况。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没有离婚,但孩子的爸爸不让孩子去姥姥家
子女无论随父亲或母亲生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应该予以协
夫妻已离婚,但女方不要孩子,男女有权力要求女方支付赡养费吗?
离婚后,若满足条件,可以要求女方支付赡养费。具体操作:1. 协商:双方就赡养费金额和支付方式达成一致;2. 诉讼:如协商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供相关证据,法
不让我看孩子我就没给抚养费她起诉了就把我卡冻结了
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建议与对方签订详细的抚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和时间、探视权的行使等。同时,应遵守协议约定,按时支付抚养费,积
在哺乳期内女方不让孩子吃母乳,且女方婚前有心理疾病未告知男方,男方能够获得抚养权吗
可能。处理方式包括:1.协商:双方就抚养权达成一致,签订协议。2.诉讼:如协商无果,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将依据《民法典》等法律规定及双方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在诉
我的孩子的学校诱导我孩子把文史类改成了艺术文违法吗?
针对此类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学校沟通、向上级教育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选择处理方式时,应首先尝试与学校沟通,了解改选的原因和依据。如学校未能给予合理解释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