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立法出台普法跟紧

更新时间:2016-01-13 2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反家庭暴力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反家庭暴力不仅需要立法,也要提高普法水平。反对家庭暴力行为,不能止于立法完善,还应该强化普法力度和水平。不管是公民个体,还是社会外部环境,以及司法机关,都要克...

  反家庭暴力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反家庭暴力不仅需要立法,也要提高普法水平。

  反对家庭暴力行为,不能止于立法完善,还应该强化普法力度和水平。不管是公民个体,还是社会外部环境,以及司法机关,都要克服和扭转之前的固有认识,真正让反家暴法落地生根。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015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该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在公众的翘首期盼下,反家暴法终于落地,对于预防和惩罚家庭暴力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该法律细化了家暴的种类和情形,并规定了多种救济手段和途径,无疑体现出了法律的权利救济功能。不过,反家暴虽然已经立法,但如何操作、如何施行,还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跟进,才能彰显出法律的作用。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概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家庭暴力,有些家暴行为甚至最终演化为严重的刑事犯罪。然而,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禁止家庭暴力行为,但其规定却明显过于笼统和原则。在国内,家庭暴力往往被视为“家务事”,加之法律缺乏细化和完善,导致了家暴行为难以受到法律制约。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家暴立法已经比较完备,基本上改变了“法不入家门”的放任策略,为个人权利提供了畅通的救济渠道。

  不过,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即便法律对家暴行为作出清晰规定,却依然面临施行中的重重掣肘。儒家思想面前,国人更重视“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即便社会发展至今日,这种思想仍然难以彻底革除。于是,家暴被视作一种正常的现象,受害者的逆来顺受与施暴者的暴戾之气,都被看作理所当然。出于面子上的“过不去”,有些人甚至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以至于忍气吞声、不敢声张。而且,对于家暴行为,周围人也往往采取旁观态度,并不认为家暴就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其实,反家暴法的落地,不过是保障家庭成员权益的第一步,还需要让立法规定深入人心。从这个方面而言,反家暴法律知识要得到广泛普及,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反家暴的氛围,让家庭成员不再将家暴当作“家丑”。对于社区、村居、妇联等基层机构组织来说,则应该积极融入和参与社会救助体系,为反家暴法的落地提供制度基础。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更需要改变之前“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执法思维,认真研读法律规定,做到严格有序执法。

  反对家庭暴力行为,不能止于立法完善,还应该强化普法力度和水平。不管是公民个体,还是社会外部环境,以及司法机关,都要克服和扭转之前的固有认识,真正让反家暴法落地生根。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反家暴的良好氛围,让家暴行为无处遁形,确保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和伤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632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反家暴法终于出台了
这是不符合的
反家庭暴力法
可以在网上进行了解。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语言暴力可以提起诉讼吗?
请问语言暴力时间多久了呢
如果丈夫咬人算不算家暴,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丈夫咬人属于家暴,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报警、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妇联等机构求助。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情况紧急程度、自身安全及证据收集等因素。
怎样处理妻子出轨和丈夫殴打他
建议报警处理,及时留下家暴证据,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备以后维权使用
妻子报警说我家暴,这影响了我在单位的工作晋升吗?有什么案例吗?
需要搜集家暴的证据,在起诉离婚时还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从小被父亲家暴威胁
如果您选择起诉父亲家暴,需要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如伤痕照片、医疗证明、证人证言等,以证明父亲的家暴行为。同时,还需准备起诉状,详细陈述父亲的家暴事实、诉讼请求和理
与家长发生争执有暴力行为构成家暴吗
构成家暴可报警、寻求庇护或起诉。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考虑自身安全、证据收集等因素,确保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可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具体建议。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