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供养补助标准持续提高

更新时间:2019-03-08 2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今天在京公布。公报显示,一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救助惠民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市平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今天在京公布。公报显示,一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救助惠民范围不断扩大。

  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27.8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65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00.8元,月人均补助为64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1141.8万户、2347.7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4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全国农村低保对象2290.6万户、4759.3万人,正向应保尽保目标迈进,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4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2%。

  公报指出,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落实,初步实现应保尽保。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供养标准,落实供养资金,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对162.6万户、167.9万五保人员实施了农村集中供养,对366.2万户,386.4万五保人员实施了农村分散供养。全年累计支出五保供养资金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其中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支出55亿元,分散供养标准1842.7元/人、年,比上年增长13.4%,农村集中五保供养支出36亿元,集中供养标准2587.5元/人、年,比上年增长18.9%。

  城乡医疗救助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09年年底,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417.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降低18.7%,全年累计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2%;农村医疗救助共救助688.4万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689.8万人次,全年累计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7%。

  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有61.3万农村人口享受了农村传统救济,503.1万人次得到了农村临时救济。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多万人。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5.7万人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没领到找谁领
特困供养人员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给予特困人员供养。特困供养人员认定条件: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残疾等级为 一、二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怎么查是不是特困救助供养人员
法律分析: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分为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两种形式。 鼓励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在家分散供养。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经本人同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委托其亲友或村(居)民委员会为其提供生活帮扶、日常看护、住院陪护等服务。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招标确定供养服务机构、专业社会组织(企业)等,为辖区内分散供养对象提供日常走访、生活照料、日常看护、住院陪护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提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 对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优先为其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对需要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就近安排到相应的供养服务机构;未满16周岁的,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
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怎么写之?
要看具体的法律文书类型,不过一般法律文书撰写,都要写明当事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址等必要信息,接着写明双方的事由,比如说离婚协议,那么就要写明双方自愿离婚,并要就子女财产等问题写明。再往下面可以写双方的违约责任怎么样,最后就是双方签字确认。
律师解答动态
颂威律师
颂威律师
9分钟前
你好,有什么网贷的事情
张春利律师
张春利律师
10分钟前
您好,感谢您的咨询,稍后会有工作人员给您致电!
好的,安排律师联系你,稍等一下
黄建云律师
黄建云律师
24分钟前
你好,正在查看你的问题,请注意接听来电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2分钟前
这是自然灾害引发的意外,并非你姑姑主观过错导致对方耕地受损,你姑姑没有赔偿义务。对方打人属违法行为,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