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销有法定抵销和协议抵销两种情形

更新时间:2014-04-11 17: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抵销是指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时,在对等的数额内以其债权冲抵债务的履行。抵销有法定抵销和协议抵销两种情形。

  《合同法》第99条和第100条规定了债务的抵销。

  抵销是指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时,在对等的数额内以其债权冲抵债务的履行。抵销有法定抵销和协议抵销两种情形。

  (一)法定抵销

  法定抵销,指法律规定的抵销条件具备时,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发生抵销的效力。法定抵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这是抵销的前提,当事人双方既互负债务,又互享债权,只有债务而无债权或只有债权而无债务均不发生抵销。双方当事人 互负债务互享债权,一般因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发生,但也不排除当事人双方基于多个法律关系而累计发生的对待债权、债务。如甲欠乙原料款,乙欠甲设备款和咨 询费。

  (2)双方债权、债务均已届清偿期。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下,未届清偿期的债权可也视为到期债权,依法抵销。如《破产法》第46条规定:“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

  (3)双方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种类相同,指合同标的物本身的性质相同,如都是支付金钱。品质相同,指标的物的质量、规格、等级无差别。

  具备上述条件,任何一方均可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有三种情况例外:一是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如法律禁止扣押的抚恤金、 抚养费等生活必需费用。二是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如不作为债务或具有特定人身性质或者依赖特定技能完成的债务,例如劳务、讲课、受托处理事务、开发技 术。三是合同约定不得抵销的。

  法定抵销条件具备时,一方当事人主张抵销债务,应当将抵销的意思表示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通知到达时产生抵销的效力。抵销通知不得附期限或附条件。

  (二)协议抵销

  协议抵销,指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使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度内消灭。协议抵销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没有法定抵销所要求的那么严格的条件,与法定抵销相比,它有以下几点区别:

  (1)抵销的依据不同。法定抵销是基于法律规定,只要具备法定条件,任何一方均可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协议抵销,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任何一方均不得单方决定抵销。

  (2)对抵销债务的要求不同。法定抵销要求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协议抵销标的物的种类、品质可以不同。

  (3)对抵销债务的期限要求不同。法定抵销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必须均已到期;协议抵销,即使双方的债务没有到期,只要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4)程序要求不同。法定抵销,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协议抵销,双放达成协议时,发生抵销的效力。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606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不同时间的互负到期债务可以抵销吗
金钱债务,只要都到期每方都可抵消。 不同类型的,需双方同意
关于抵销的一个条款
就是债的相互抵销,但写得复杂了点,而且未到期债权抵销是不行的。
关于抵销权的主张
甲乙双方应协商处理,否则甲乙双方都具有违约行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银行行使抵销权是否合法
如果是一个银行的有可能的
我在一家工厂工作了5年,工厂没有交社保,我可以申请经济补偿吗?
单位一直不交社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包含试用期》都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员工可要求用人单位补缴五险。如果用人单位用各种理由推托迟迟不予
补办户口本信息没有变更原来的还可以用吗
法律分析:1.如果当事人是因遗失而补领户口本的,原来的户口本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其他人是不能冒用的,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2,如果当事人是因损坏而换领户口本的,派
我想问一下,我在未成年的时候充值游戏,现在成年了还能退款吗
法律分析:首先要明确充值的钱能不能退回是需要分情况的,一般需要看用户年龄,充值的多少,充钱的周期,举证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
交钱了,但没签合同也没体检,他们要扣我两百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