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合同 条件

更新时间:2012-12-19 08: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撤销合同条件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明确彼此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凭证。合同一般属于民法中经济类文书,但在实际使用中已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合同又称为契约文书。契约,即凭据、约定,是用来证明当事主体之间如买卖、抵押、租赁、赠与、转
撤销合同 条件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明确彼此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凭证。合同一般属于民法中经济类文书,但在实际使用中已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合同又称为契约文书。契约,即凭据、约定,是用来证明当事主体之间如买卖、抵押、租赁、赠与、转让等约定法律关系关系的文书。合同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是指一切以明确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它包含了所有法律部门中的合同关系,不仅包括民法中的合同,还包括行政法规中的行政合同等。狭义的合同是将合同仅仅看成民事合同,即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是狭义的合同概念。

  二.可撤销合同的含义及种类:

   1.可撤销合同的含义:
 可撤销的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由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并非真意,经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可以消灭其效力的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被撤销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2.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合同法》规定的可撤销合同共有五类。一是因重大误解成立的合同;二是显失公平的合同;三是因欺诈成立的合同;四是因胁迫成立的合同;五是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三、导致合同变更、撤销的事由:
  (一)重大误解
  1. 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对标的物等产生错误认识,致使该行为结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不能将因重大误解而成立的合同与未成立的合同相混淆。

  2.构成重大误解的条件
  其一,与合同成立和合同条件有因果关系。正是由于当事人的错误,才导致了订立合同或者基于当事人的错误,设计了合同条件。如果合同并不是因重大误解而成立,或者合同条件不是因重大误解而设定,则不能按重大误解的规则处理合同。
  其二,误解应当是重大的。当事人对重要的合同事项产生了错误认识,同时误解对当事人造成重大不利后果。这才属于“重大”。其三,当事人不愿承担对误解的风险。当事人自愿承担了误解的风险,当然不能按照重大误解的规则进行救济。

  (二)显失公平
  1. 显失公平,是指自始(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对价不充分)。这种合同违反了公平原则的要求。
  2.显失公平的条件。
  (1)客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双务合同的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一方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这种情况也称为对价不充分。无偿合同没有对价,也就无所谓对价充分的问题。也就是说,显失公平的情形,一般发生在有偿合同之中(发生在交易之中)。
  (2)主观要件。当合同对价不充分,但合同是建立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意思表示无瑕疵时,该合同不能认定是显失公平的合同。既然法律承认无偿合同,也就没有必要完全否定带有恩惠性的双务、有偿合同。当事人自愿的,可以认为是公正的。或者说,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对价不充分的合同,也是公平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应当在对价不充分且意思表示有瑕疵时,才是显失公平的合同,才是有失公平的合同。意思瑕疵的原因,有另一方的不正当影响、利用对方没有经验,也有己方的误解等。

  (三)欺诈
  1.欺诈,是指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故意制造假象或者掩盖真相,致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欺诈有刑法上的效果和民法上的效果。刑事欺诈,除侵害相对人的利益之外,应当认为同时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应为无效。民事欺诈有三种情况:第一,采用欺诈手段订立合同,合同可撤销;第二,采用欺诈手段订立担保合同,合同无效;第三,以外的民事欺诈,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行为无效。比如,因被欺诈而订立遗嘱。[page]
  2.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的条件。
  其一,欺诈一方在主观上是故意。欺诈,是以引导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为目的,不存在过失的欺诈。
  其二,欺诈行为的客观表现是对订立合同的有关事实的虚假介绍和隐瞒。
  其三,欺诈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欺诈,第三人的欺诈不足以构成导致合同撤销的欺诈。当事人一方利用了第三人的欺诈,则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其四,被欺诈一方因对方的欺诈陷入错误,因错误而订立合同。也就是说,欺诈实际对订立合同起了作用,欺诈行为与合同成立需有因果关系。

  (四)胁迫
  1.胁迫,是指一方采用违法手段,威胁对方与自己订立合同,被胁迫一方因恐惧而订立合同。被胁迫一方也有意思表示,因此被胁迫订立的合同,与其他可撤销的合同一样,也是成立的合同。如果采用暴力手段,拿着别人的手指盖章或签字,这种情况称为“绝对强制”或“人身强制”,当事人之间根本不存在合同,不能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绝对强制”和“人身强制”应当认定合同不成立或者按无效处理。
  2.因胁迫成立的合同的条件。
其一,胁迫一方出于故意。
其二,胁迫一方的威胁属于违法的威胁,如以揭露隐私等进行要挟。如果以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债务为威胁,就不能认为是违法的威胁。手段合法、目的合法的威胁,是合法的威胁。
其三,被胁迫一方因陷入恐惧而订立合同。胁迫与合同的成立有因果关系。当事人因地方政府指令签订保证合同的,是一种不正当影响,尽管违背了保证人的意志,但认定为胁迫法理依据尚不足,因此,不能因此确认保证合同无效。

  (五)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1.乘人之危的含义。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己订立合同。
2.乘人之危的条件。
其一,一方当事人陷于危难处境,如处于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困之中或濒临破产的境地,迫切需要救助。“危难”除了指经济上窘迫或具有某种迫切需要以外,也包括个人及其家人生命危险、健康恶化等危难。

其二,行为人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危难困境,趁火打劫,提出苛刻条件,对方出于无奈而违背真实意愿与之订立合同。
其三,乘人之危行为人主观状态为故意。行为人不了解对方危难处境而与之订立合同,客观上,一方当事人的危难处境促使了合同成立,对这类合同不能认定为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其四,乘人之危订立合同,一般是为了取得过分的利益。这种利益称之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828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听说可以撤销,撤销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你签了什么合同了,具体详聊下
想要申请撤销合同,请问合同撤销的条件有哪些?
你好:看手续了,请律师帮忙解决
可撤销合同合同的情形
显示公平或是重大误解,可以请律师代理诉讼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撤销合同的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你好,重大误解、显失公正、欺诈胁迫构成撤销合同的条件
小雨点分期如何取消贷款?
你好,可以提前还款
女儿都结婚了,老人能申请低保吗?
你好,申请低保需要提交一下信息:1、低保申请书、承诺书、授权书;2、身份证、户籍索引复印件(原件备查);3、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4、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在拼多多买了一双鞋。商家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补偿?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现在被骗了5000多元,该怎么办
您好,建议及时报警,网络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凡是涉及到金钱需要谨慎处理。
交通事故构成伤残等级,事故认责各承担50%,可以索赔多少
交通事故伤残索赔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协商快速简便,调解可由第三方协助,诉讼则通过法院裁决。选择时需考虑时间、成本、效果等因素,以及个人情况和实际需
微粒贷银行卡信息填错已经点了提现他说冻结了,就这还需要还款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立即联系微粒贷客服,说明情况并提供正确的银行卡信息,以便尽快更正并解冻资金。同时,查询贷款合同及相关协议,确保了解还款义务及逾期后果。若资金
60岁每年交3000农保,能开多少钱
农保待遇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缴费金额、缴费年限、当地政策等。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查询当地农保政策,了解待遇计算方式;2)咨询当地社保局或农保机构,获取个人
微粒贷银行卡信息填错了
首先,应尽快联系微粒贷客服更正银行卡信息,并说明逾期原因。同时,了解逾期产生的罚息和滞纳金情况,并尽快还清欠款。在更正信息和还清欠款后,可与客服协商恢复信用记录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