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19-12-10 09: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们都知道合同是签约双方为了某一要求的实现而签订的用来约束签约双方的文件,合同的执行是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合同履行是非常重要的,签订合同后如果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的,就会构成合同违约,合同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合同履行完毕的,权利与义务就会消失。那么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怎样的?找法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
一、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怎样的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虽然不同类型的合同有不同的特点,但此条规定了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中的两项原则,也就是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
1、全面履行原则
即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数量和质量,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2、诚实信用原则
是指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法》第60条第2款的规定,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规定的附随义务包括:(1)通知义务;(2)协助义务;(3)保密义务;(4)提供必要的条件,(5)防止损失扩大。

二、无效合同已实际履行完毕怎么办
无效合同经主张无效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之后,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及《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返还财产。当事人因无效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补偿。
2、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双方皆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也就是说,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双方当事人则需要依照无效合同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使财产关系恢复到订立合同之前的原始状态。
三、合同履行完毕答疑
网友提问:
你好律师,合同履行完毕能否解除?
律师回答: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当事人的单方行为或者双方合意终止合同效力或者溯及地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根据《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法律规定对于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的合同,是不可以进行解除的,所以说,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就无法解除了,而如果债务未按照约定履行,按照相关的规定,是可以进行解除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带来的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怎样的全部内容。合同履行完毕即合同义务执行完毕。合同履行完毕之后,各方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实际上也就正式解除了。如果在整个履行合同的过程当中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状况,合同就应该按照双方约定的那样正常的履行完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履行不能的合同有效呢,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针对履行不能的合同有效性问题,操作建议如下:首先确认合同是否满足法律所规定的有效条件;若合同有效但出现履行障碍,可尝试与对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若因对方违约导致履行不能,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如何判断合同是否成立?
一、判断合同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1、判断合同成立的条件如下:
(1)当事人各方意思表示是真实的;
(2)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合同内容与签订程序均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二、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
1、合同当事人没有缔约能力;
2、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4、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5、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判断是否合同,法律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规定,合同有法律效力的条件是:
1. 行为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2.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 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
4. 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 行为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也视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