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若干问题

更新时间:2019-07-17 09: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撤销权若干问题审判实务中撤销权若干问题研究我国《合同法》对可撤销合同的含义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可撤销合同就是指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或者说是表意人在缺乏意思自由的情况下作出意思表示并达成的合同由于法律对可撤销合同的着眼点在于为意思表小瑕疵

撤销权若干问题   

审判实务中撤销权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合同法》对可撤销合同的含义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可撤销合同就是指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或者说是表意人在缺乏意思自由的情况下作出意思表示并达成的合同由于法律对可撤销合同的着眼点在于为意思表小瑕疵的一方提供救济,因此法律设立可撤销合同制度,从而将撤销权赋予一方当事人,使其在订立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以后,享有请求撤销的权利。除可撤销合同当事人享有撤销权外,《合同法》第74条还规定了债权人的撤销权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及债权人行使撤销权都可能发生合同效力被消灭的结果,因此,在审判实践中,适用这两类制度解决相关合同纠纷时,往往产生一些疑难问题:如一些合同既符合合同无效的规定,又有可撤销的事由,那么当事人是否可以行使选择权;又如当事人以合同无效提起诉讼,法院判定合同无效不成立,但当事人可以撤销,在这种情况下,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从何时起算;此外,合同被撤销或无效后法律后果是不同的,那么在判决结果中应如何体现二者的区别等因为以上问题或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或在实践中争议较大,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合同撤销权与无效确认请求权的选择问题
无效合同制度创设的原因旨在保护公序良俗,体现了国家意志的干预,主要针对违法的民事行为,而可撤销合同制度的创设旨在维护私益,体现了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通过赋一r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允许其依照自己的意思作出对其中本身最有利的选择。但是由于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相依相生的关系,致使法律有时会出现重合之处有人认为,二者应当没有重合的问题。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如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合同,但是,根据(l合同法沙第74条,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即如果债务人与恶意第三人通过合同所进行的财产处分行为已经或将要损害债权人利益,那么从法律规定来看,当事人既享有无效合同请求权又可以行使撤销权。对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针对当然无效之行为,当事人只能主张无效而不能主张可撤销。另一种观点以TheodorKipp为代表,他提出“法律上双重效果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应受保护的所有权人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因已有某项救济方法(无效),而不能再行使其他救济方法(撤销),致使不能有所主张,实属怪诞可笑”。也有人认为,不应允许当事人撤销无效行为,但在事实上并不排除当事人以何种诉由向法院起诉的选择余地。但这种观点只是在诉权上解决了当事人的选择权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法院如何判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分别不同情况作一分析。
(一)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
这属于《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这与《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的情形有部分重合之处,即如果债务人与恶意第三人通过合同无偿转让财产,则对此类合同,因合同的效力属于法院主动审查的范围,所以无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还是合同无效请求权,法院都必须对合同效力作出判断。如果单纯地认定该合同无效,则《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就会被架空,我们认为,《合同法》第52条是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的规定,这里的第三人利益是一个极为广泛的含义,首先,第三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一群体,其利益可能是债权的安全,但更包括人身权、名誉权等广泛的合法权利。因此,前面所述的74条与52条部分重合的情况应当属于一个特例。从法理角度来看,债权人对自己债权的处分属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如果债务人与恶意第三人通过合同无偿或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仅仅是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则在债权人申请撤销该合同的情形下,法院可以直接根据《合同法》第74条撤销。但如果在债权人申请确认该合同无效的话,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举证,在证明债务人与受让人均有恶意,损害了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下,判定合同无效。但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其处理结果与主张撤销是不同的。
(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但是其并没有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考量,所以有可能造成合同无效请求权与撤销权的并存。如果合同是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合同的合同,受欺诈方以请求撤销时,人民法院对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我们认为,法院必须对合同的效力作出判断,在合同本身违法性比较明显的情形下,无论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如何,合同是无效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具有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是法院在判断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大小时必须要考量的。法院不能以存在欺诈等情形而判定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而不否定合同的效力。因为,如果这样认定的话,如果撤销权过期或撤销权人撤回诉讼,则一个违法合同就可能生效了。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此种情形,受害人可以主张变更或撤销。但如果双方订立的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形成了合同无效请求权与撤销权的并存。因此,有必要确定在这种情形下的处理原则我们认为,与前述第二种情形一样,如果合同符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则无论当事人是向法院提起合同无效还是撤销之诉,合同都应判定无效
二、行使撤销权期限的计算问题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可撤销合同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为1年,自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超过规定期限的,撤销权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情况。其起算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可撤销合同的情形,为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在债权人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为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但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判断就比较关键。试举例说明:王某乘李某生病神志不清之际,以低价获得其家传古瓶。后李某病愈后发现,以该合同违反了不得私自买卖文物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确认该合同无效。法院审理认为,该古瓶不属于禁止流通的文物,合同无效不能支持,但李某可以另案行使撤销权。对李某撤销权的起算,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当从法院判决送达李某之日起算;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当白李某病愈知晓该合同之日起算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当事人在起诉时难以知晓法院判决的内容,其行使诉权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实体权利,如果因为当事人诉请不当而使其实体权利无法得到保护,则有违于立法目的;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根据《合同法》合同自由的基本精神.撤销权的行使本身就不能不加以限制.否则不利于交易的安全,而对之进行规范主要是依赖于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撤销权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后,以法院的判决作为起算点明显不合适。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形下,的确应当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有证据或根据一般常理,当事人应当知道撤销事由,则不应以法院判决示明后才认定其知晓撤销事由,毕竟对法律的不了解不知晓不是合法的抗辩事由,但是,如果遇到以下例外,则机械适用上述原则又似乎不太合适。如李某病愈发现后立即与王某进行磋商,磋商后不成以合同无效诉至法院,此时距他首次发现已经过去10个月。法院在3个月审理后判决时,李某的撤销权已经过期。此时,如果适用第二种观点,李某行使撤销权的期限已过。这似乎对李某不公平。因为如果法院提前审理完毕,则李某的撤销权就没有消灭。这种情况,在债的保全情形下就更普遍。如债务人与他人订立了低价转让财产的合同,债权人在发现后以债务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了其利益向法院起诉合同无效。法院审理认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第三人存在恶意,但债权人可以另案行使撤销权;这时,也可能出 现债权人起诉时撤销权尚未消灭,而法院判决送达时已经消灭的情形。在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确实很难辨明两种观点孰优孰劣。笔者个人认为,不能机械适用第二种观点。应当综合考虑当事人的智力、认知水平等来综合判断其是委实不知自己可以行使撤销权还是怠于行使权利。如果所有证据表明当事人从未以合同可撤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过权利,而且其认识水平使其不可能知晓自己可以行使撤销权,则“知道或应当知道”就完全可以推定为法院判决送达之日。〕如果当事人是经常从事经济活动,或应对法律规定知晓的专业人士,或曾以撤销合同向对方或有关人员交涉或以前曾经就行使撤销权与他人发生纠纷,这些都可表明其是怠于行使权利,不能以法院的判决之日作为其撤销权的起算日。[page]
三、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之异同
一般情况下,由于无效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都属于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因此,其法律后果基本是相同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返还财产。在合同被宣布为无效或被撤销以前,如果一方或双方己经将财产交付对方,取得财产的一方应当将己经取得的财产归还给对方。原物能够返还时,返还原物,原物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时,应当折价补偿。
二是赔偿损失。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另一放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形下,合同被宣告无效和撤销的法律后果都是相同的试以我们前面所讲的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与《合同法》第74条规定的债权人的撤销权的竞合为例如果确实出现了竞合的情形,那么当事人主张撤销还是无效其法律后果是不同的具体说来,如果当事人主张撤销债务人行为的话,则债务人以合同无偿或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无效,债务人与第三人应互相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换言之,法院判决其实是要使双方当事人恢复到合同未订立前的状况。如果当事人主张合同无效的话,那么根据《合同法》第59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所订立的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第三人之规定,债权人可以直接获得补偿。但在判决中也应该注意,债权人获得直接补偿的前提是其债权已经到了清偿期,并且债务人不存在其他抗辩事由,否则,不能判决将该财产直接用于清偿债务,否则无异于强制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
另外,判决中还应明确债权人获得补偿的财产范围应是什么?是债务人转移的财产的全部,还是第三人支付的对价。我们认为,债权人应在债务人转移或处分的财产的范围内,以其债权额为限获得补偿。因为,债务人和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的标的就是债务人处分的财产,该财产无论作价多少,都应当返还,当然在债权人主张该合同无效的场合,直接支付给债权人的款项不能超过其债权额。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166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法定撤销权和任意撤销权包括
两者的区别有: 1、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法律后果不同,任意撤销权后果,生效的赠与合同失去效力,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解除,赠与物的所有权不变,受赠人的履行请求权也随之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赠与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
权利可以放弃,撤销权人撤销行为对相对方发生效力。赠与是合同附随义务部分,依附合同效力存在
合同撤销权与债权撤销权
您好,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如下: 1.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也就是您被欠款的事实合法有效。 2.债务人实施了一定处分财产的行为,如无偿转让财产等。
比较破产撤销权和民法撤销权
人民法院应当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应当由股东、有关机关及专业人士组成。
发生撤销权纠纷,要怎么提起撤销权诉讼?
在法定时效内是可以的,但证据是不是支持?
合同撤销权与债权人撤销权区别
合同撤销权是合同一方在出现法定情形后行驶的一种撤销合同的权利,有严格的除斥期间规定,是形成权。债权人的撤销权是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免受损害而对债务人和第三人
破产撤销权问题
可以啊,建议找律师进一步说明情况咨询
以前没交社保,现在能补缴吗?
你好,具体可以询问社保部门、劳动保障部门
老人有退休工资,老人死了
法律分析:老人退休去世后,可以领的补贴有:1.丧葬费2.一次性非因工死亡退休人员补助金;3.老人的配偶若是没有收入来源或者没有养老金的,每月可以领取补助金。法律
被咬了,是谁的责任?
被动物咬伤,受害人有过错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民法通则》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
我从小是外公养大的,前段时间外公出车祸去世,对方全责,我能获得赔偿吗
可以获得赔偿。操作建议:1.收集证据,如事故认定书、医疗费用单据等;2.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赔偿标准和程序;3.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协商、调解或诉讼;4.在处理
刑罚裁量时应该考虑的情形
刑罚裁量时,应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结合案情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需权衡犯罪行为的严重性、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因素,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签了培训合同没去培训要付违约金?
签了培训合同未去培训,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除、支付违约金或寻求法律援助。选择时需考虑合同条款、违约原因及双方协商情况,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解决纠纷。
我想查询男朋友是否二婚
查询男朋友是否二婚,若他同意,可携带相关证件到民政局查询婚姻登记记录。若他不同意或查询无果,可委托律师向法院申请查询离婚记录。若怀疑涉及重婚,应保留证据并及时报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