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与重大误解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9-07-08 14: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民法之立法思想,在保护双方当事人利益上务求公平,《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有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行为。《合同法》第54条第1款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所谓误解,依照通说的观点,不仅包括传

  我国民法之立法思想,在保护双方当事人利益上务求公平,《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有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行为。《合同法》第54条第1款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所谓误解,依照通说的观点,不仅包括传统民法上的错误,即表意人无过失的表示与意思不符,也包括传统民法上的误解,即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之了解错误。所谓重大误解,当然是指误解之情节重大者。《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行为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因此,对重大误解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等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应当是:(1)表意人因为误解而作出了意思表示。一方面,表意人要将其意思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表意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乃是由于误解所造成的。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造成的。(2)必须是对行为内容等发生重大误解。一般而言,表意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从而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真实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可以认定为构成重大误解。误解是否“重大”,应从两方面来考察:第一,对什么产生重大误解。对构成合同基础的事实的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对无关紧要的细节的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第二,误解对当事人是否造成重大的不利后果。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某种要素有了误解,但并不因此而产生对当事人的重大不利后果,这种误解也不构成重大误解。(3)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当事人相互交换意思表示,在取得一致的基础上构成合同。因此,误解应当是表意人自己的误解。因第三人的误解或错误而发生利益上重大失衡的,可按显失公平来处理。

  因重大误解和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具有相同之处。首先,两者所发生的行为后果都违背了表意人的内心真实意愿,此间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的不一致,是因两者均来自表意人的错误认识。其次,两者均属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而非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即为“有争议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此行为,当事人享有撤销权,如当事人不行使撤销权,该行为在事实上产生法律效力,而且当事人行使撤销权,还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如超过期限,则法律不予认可,该行为仍然在事实上产生效力。

  尽管重大误解与民事欺诈两种行为具有以上相同之处,但由于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仍然是明显的:

  第一,两者错误的产生原因不同。重大误解的表意人的错误认识来源于自身对民事法律关系中某一因素的误解,如行为人把镀金的物品当作是纯金的,把原作当成赝品,或者误将买卖作为赠与或将赠与作为买卖。这些民事行为的作出与法律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无关。而被欺诈的表意人的错误认识则是由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所引起,其错误认识与欺诈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简言之,表意人的错误认识是在受到对方当事人的影响下形成的。

  第二,重大误解的表意人的对方当事人必须是善意。而被欺诈人的错误意思表示则为欺诈人所知,并且是其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在民事活动中应保护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某人在误解的状态下表示了自己的意思,同时对方当事人知道对方是在误解的情况下作出的意思表示而故意不向其说明真实情况,并利用这种误解以求实现自己利益,则该行为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应援引有关民事欺诈的规定处理。

  第三,重大误解以给当事人造成较大损失为构成要件,而民事欺诈则不以此为构成要件。只要被欺诈人因欺诈行为而为错误意思表示,无论有无损失发生均构成欺诈,损失的存在可以作为欺诈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要件。法律对重大误解民事行为构成的规定要严格于欺诈,同时反映了欺诈所引起的民事行为社会危害性更大,法律对欺诈行为规制的力度也大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第四,两者所负的民事责任不同。因重大误解所为的民事行为被撤销后,当事人一般应返还财产,如果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还应负赔偿责任。而因欺诈所为的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除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外,对于故意违反法律、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国家还可以依法追缴当事人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归国家、集体或返还给第三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711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重大误解与欺诈的司法认定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大事项存在认识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
重大误解和民事欺诈的区别
重大误解与欺诈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一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对方欺诈所致。而在欺诈情况下,受欺诈的一方发生错误认识并不是由于
比较重大误解与欺诈的民事行为
你好。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属于无效行为。但是在合同领域中,则是属于可撤销合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重大误解和欺诈怎么区分
重大误解与欺诈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一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对方欺诈所致。而在欺诈情况下,受欺诈的一方发生错误认识并不是由于
欺诈重大误解,什么叫重大误解?如何理解重大误解?
您好,可以尝试着将问题描述清楚,这样有利于我们律师进行分析解答
请问重大误解与欺诈有何关系
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
古玩买卖行为过程中的重大误解、欺诈是否能
你好,可以撤销,但受时间限制
对封样品质的误解,是重大误解还是卖方欺诈?
可以以欺诈为由,要求撤销合同。 ==================== 常州地区,如需法律帮助的,可以和本律 师电话联系。
我加了明星QQ,说明星的个人隐私被泄露后会坐牢
你好,泄露他人信息,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我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如何提取公积金?
询问管理部门,按程序办理
别人家的羊吃了我的2亩玉米苗
从法律角度看,邻居的羊吃你的玉米苗,你有权要求赔偿。因为邻居未能妥善管理其羊,导致羊进入你的土地并造成了损失,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你可以要求
玄武区抚养案律师收费标准
法律分析:抚养权纠纷律师收费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复杂程度、标的额等进行判断,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根据相关标准与委托人进行协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我公司财务误把50000块钱打入对方被冻结账户,对方事先已告知,但是财务并不知卡被网络赌博被公安冻结
法律分析:一般不可能无缘无故冻结银行卡,原因可能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造成的银行卡冻结;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这个平台涉嫌诈骗或者非法集资等问题,公安机关办案
登封取保候审在哪里办理手续
申请取保候审的手续如下:1、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