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

更新时间:2021-04-29 14: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们都知道我国土地是所有权是归国家,使用权是归农民的。农村集体土地根据规定划分后,怎么才能证明该土地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怎样才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

  1、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证明必须是由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来向有关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所以土地使用人在提交申请时,需要本人前往,不只需要提供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书、土地使用权来源的证明材料,还需要提供能证明自己的个人身份的相关证明如身份证、户籍簿等。

  2、需要知道的是办理土地使用证明需要的证件比较多,需要带上的有:

  (1)如果是通过分割转让得到的房产需要提供土地分割转让许可证,同时还要有房产证原件以及复印件。

  (2)如果房子从其他地方买来的,则需要提供购房时签的合同副本,还要其前两页和最后一页复印件。

  (3)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个人的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3、第三点,提出的申请是由国家土地管理的相关部门受理,需要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审核,其中就包括了第一次审查、公示、第二次审查、允许登记等几个步骤,最后才会颁发土地使用权的证书,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长,如果其中的一个步骤出了问题可能会直接导致土地使用权的证书发放受到影响,中途可能还要跑几次,所以需要多一点耐心等待。

 怎样才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 

二、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可以改名字吗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改名字是可以的。先向房管所申请办理该房子的房屋所有权证,并变更到自己名下,再持变更后的房产证到乡镇国土所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土地使用权变更后只要符合《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中关于农村建房的有关规定,就可以持原土地权利证书等相关材料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旧房改建。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三、

土地使用证如何过户

  持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以及双方的身份证明,到土地部门办理。

  办理土地使用证过户需要材料:

  1、转让合同或协议;

  2、转让方土地使用权证;

  3、受让方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校对后交复印件);

  4、契证(原件校对后交复印件);

  5、受让方身份证(原件校对后交复印件);

  6、其他国土部门要求提交的材料(一般只需提供上述材料)。

  综上,土地使用权证明我们需要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然后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明。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怎样才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相关内容,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面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土地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674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社保年满15年,能否一次性补缴?
与社保机构协商解决办法,一般是补交,但不是一次性补交
住宅物业是否有权强制业主在电动汽车上安装住宅名称的车牌?
你好,此事建议与物业公司协商,对你们家两辆车进行登记
你好,帮亲家干活从房上摔下来能报销合疗吗?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提交医疗费用发票、诊断证明等材料申请合疗报销;2.若因工伤或第三方责任引起,需通过工伤保险或向第三方责任人索赔。选择方式时,应首先明确摔
法院受理了,我想撤诉可以吗?
你好,是可以收集证据是可以直接起诉对方的
小车违停似处罚款1000元是罚款金额吗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核实罚款通知、提出申诉或复议、寻求法律援助等。选择不同处理方式应基于罚款的合理性、证据的充分性以及个人时间和资源的考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