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合理法律基础 经济适用房出租不宜征个税

更新时间:2012-12-11 21: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针对目前北京经济适用房所呈现出的豪华“大户型”、“高租售率”等问题,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要对违规购买和租售经济适用房的人,采取勒令补足地价款、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政策。应该说,有关部门出台上述举措的良好动机是不难理解的。但是,

      针对目前北京经济适用房所呈现出的豪华“大户型”、“高租售率”等问题,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要对违规购买和租售经济适用房的人,采取勒令补足地价款、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政策。

      应该说,有关部门出台上述举措的良好动机是不难理解的。但是,笔者认为,尽管对经济适用房出租拟征收个税用意明显,意义积极,但我们同时必须看到的是,这种举措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对合理的法律基础。在笔者看来,目前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出租经济适用房者不一定都存在骗购行为。实际上,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那些出租经济适用房的目标管理群体当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家庭依然困难,或者突发事故,而不得不搬到条件较差的房屋,靠出租自己房子来改善家庭收入状况。对此,再征收个人所得税显然是不公允的。

      一方面,即使那些出租经济适用房者确实就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骗购来的房子,但我们依然不能对其进行征税。因为通过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达到了认购经济适用房的行为,使真正符合要求的人买不到经济适用房,使得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难以实现,这实际上就不仅明显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侵犯了相关的行政规定———欺骗了相关的审批部门;并且对开发商构成了一定的欺诈,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骗购经济适用房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法的法律行为,其实际上就应该分别承当行政、民事、刑事等多种法律责任

      而无论是根据我国的立法精神来看,还是根据目前我国税法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法律法规来看,只有那些合法的个人所得,才能构成个税征收的基础。那些非法的、明显有违社会公序良俗、违背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个人收入,都不可能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各种办法当中,对出租经济适用房者征收个人所得税,显然不是一个有效、合理和合法的办法。实际上,如果启动对经济适用房出租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程序,那么,实际上就等于变相承认了那种非法骗购经济适用房者的非法行为的合法性。而如此一来,其不仅对于整个经济适用房的规范整顿活动毫无益处,而且也会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构成实际上的损伤。因为法治建设必须要求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的有机统一。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782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果我的土地确认证书被村委会扣留,我该怎么办?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
换了老板还有没有赔偿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及支付保险金额
成人游戏充值后后悔了,能退款吗?
您好,建议您先投诉处理,投诉不成起诉解决。
别人妻孑乱搞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如情况严重,报警可及时制止;如证据充分,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如涉及刑事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矫正罚金没交可以购买五险一金吗
矫正罚金未交的情况下,劳动者仍然可以购买五险一金,因为这是劳动者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与罚金缴纳情况不直接相关。然而,罚金作为法律义务,应尽快履行。若因经济困难无
教师在让学生批改卷子,学生批改有错的,对的打错了,而让写卷子的学生罚抄一遍整个卷子的题,犯不犯罪?
教师罚学生抄卷子的处理方式需考虑实际情况。如果罚抄适当,可视为教育手段;若罚抄过度,则可能构成体罚,应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违法。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年龄、
给房东交了定金留房但是在合同上面有纠纷没谈拢房东不退定金
准备起诉房东不退定金时,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定金支付凭证,如转账记录或收据;2.与房东的沟通记录,证明双方存在纠纷;3.合同文本或相关证据,证明您与房东之间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