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8-10-11 15: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随着当前房价的不断攀升,买一栋房子,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掏空了全家人几十年的积蓄,所以买房子一定要慎重。那么购房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找法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购房的相关内容。

  购房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许多人对此可能不是很了解,下面找法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购房注意事项

  1、评估自己的经济能力

  这里不仅包括你目前实际的收入结构,还包括你接下来3至5年内短期的工作发展潜力以及未来10年至20年后可能的职业安排,还包括你平时的消费习惯,包括你和你的家人的健康状况等。最后估算出一个数据,你实际上能出多少钱做首付,每个月你和你的家庭可接受的月供额度是多少。

  2、买房常识的学习

  购房前学习一些房产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房屋涉及的金额巨大,购买它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为。如果对房产知识不了解,在买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上当受骗。

  3、出行成本要算精细

  买房时要注意计算交通成本,相同价位的两个楼盘,距离地铁或公交车站更近的一个为上选,这样既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也为后期房子的升值提供了保障。

  4、注意看公摊面积是否合理

  在我们购房时,公摊面积一定不要忽视,要注意看是否合理,一般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较少,高层住宅由于受到电梯等方面的影响,公摊面积较多。多层在11%~16%之间,高层一般在18%~26%之间。

  5、选方正的户型

  客厅最好在阳面,活动时间见阳光比卧室见阳光实用,浪费面积小的。以两居户型为例,朝向的优劣一般认为是南北>南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北北。

  6、交定金不是必经程序

  许多开发商在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前都会要求购房者签订一份《房屋认购协议书》,并缴纳一笔定金。但你要知道,这并非购房的必经程序,弄不好还会陷入定金纠纷,所以小编建议尽量不缴纳定金。

  7、不要轻信广告上的内容

  购房者在买房前的第一手资料往往是项目广告。表面上看,所谓宣传失真是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信息不对称,而背后藏着的却是开发商过于失真的营销包装严重误导消费者。

  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理性看待房地产广告,应到实地进行察看,同时要保留广告单、楼花等宣传资料,日后开发商若不兑现,这些资料可作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有力凭证。

  8、要问清楚物业费用

  购房时要问清楚物业的资质等级以及收费标准,与其他费用不同,购买商品房入住后需要缴纳的物业管理费是一直伴随房子终身的,所以需要购房人在购买前了解清楚不同楼盘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购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二、购房流程

  1、买房前的规划

  如果有一天你决定买房了,那么在你考虑房子的相关事宜之前,请你先计算一下自己的购房能力,包括承担首付的能力,每月还贷的能力以及房子与工作地点的关系,确定购房区域等。这些决定了买房后你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

  2、挑选房源

  确定好购房区域后,就要对你想购房的区域所有房源进行实探和筛选,从中挑选出你较为看好的楼盘,然后进行比选,可以从房子户型的朝向、楼层高低,面积大小等方面筛选,也可以从楼盘周边交通、教育、医疗、商超等配套情况进行筛选,当然,也可以单纯从购房资金方面进行筛选。

  3、签认购书

  在商品房正式销售工作开始后,一般会设立售楼处,购房者在认可项目后,到售楼处签订认购书,并缴纳定金。销售方应实事求是地向购房人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将签约须知及有关的宣传资料和法律文件交给购房人。

  其实签订认购书是商品房销售程序的一个环节,买卖双方签订认购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房屋开发商名称、地址、电话;销售代理商名称、地址、电话;认购方名称、地址、电话、身份证件;指定律师所名称、地址、电话。

  (2)客户认购物业的楼层;户型;房号;面积。

  (3)购房房价。包括单价;总价。

  (4)买房付款方式。包括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按揭付款。

  (5)房屋认购条件。包括:定金金额;签订正式契约的时间、地点;付款地址和帐户,签认购书至正式签约期间违约补偿方式和争议解决方式。

  在签订完认购书后,销售方应给购房人《签约需知》,以使购房人清楚下一环节及签约有关细节。签约须知主要内容包括:

  (1)本项目法律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号、销售许可证。

  (2)房屋购买人应携带的有效身份证件。公司应携带的文件、购房批文等。

  (3)购房房款支付方式。

  (4)买房应缴纳的税费说明:印花税、契税、手续费、房产权属登记费、权证工本费、权证印花税。

  此步骤注意事项:在签认购书时,一定要记得查看开发商的五证:即《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特别是《预售许可证》非常关键,开发商是否取得这份证件,是能否合法出售这套房产的凭证。一般来说,如果有了这份证明,前面的几张证件大概也都没问题啦!

   4、签正式合同

  在一般情况下,在签认购书后,开发商会在一周之内通知客户来签正式的合同,并按合同约定付款,如果约定以按揭方式买房的,此时就该付清20%-30%的房款了。

  5、合同登记备案

  签完正式合同之后,就要准备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合同登记备案手续了。办理合同登记是要交钱的,现在在房地产界已形成一种行规——即费用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开发商掏腰包。不过,购房人自己承担或与开发商协议承担的情况也有不少。若由你承担这笔款项的话,那么登记费的标准为:住宅为3元/平方米;车库如果按面积算,则为7元/平方米,若无面积,则为200元/位;商场为12元/平方米。同时,购房人还得按购房金额的万分之三,缴纳印花税。

  6、公证

  公证费用按购房款的3‰缴纳。举个例子:如果你买的是一套售价为50万元的房子,公证费用得花去500000×3‰=1500元,你可以与开发商协商付款的比例。肯分担这笔费用的开发商,一般是与购房人各付50%。待公证程序结束后,开发商再拿着公证书到房管局办理合同登记手续。

   7、办理按揭手续

  现在买房子有很多种付账方式,你可以与开发商自由协商,一般有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银行按揭等几种。如果你大方地选择了前两种付款方式的话,那么在开发商办完合同登记之后,开发商就会通知购房人来领合同。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全国统一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共有一式四份:买房人、开发商、房管部门和公证处(如果有的话)各执一份。如果未进行公证,房管部门会收回一份合同。

  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按揭付款,那么开发商会在合同登记之后,将合同资料送交银行审批,各家银行对办理按揭应提供的材料和按揭条件限制的规定都不太一样。

  8、抵押登记

  按揭手续办完之后,购房人就须到房管部门去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此时,购房人还须独自承担万分之八的抵押登记费。

  9、保险

  以上手续都办理完毕之后,购房人还须为房屋办理保险,支付的保险费为贷款金额×1‰×年限。办完这一切手续之后,你就按着按揭贷款合同的规定,每月往银行交钱吧。

  10、办理户口产权

  房子虽然买了,但事情还没有完。如果你购买的是期房,那么何时竣工验收和何时交房是你必须关心的事项。按照规定,办理户口须等房屋竣工验收之后才能进行。而办理产权,也须等到这一程序进行完了才能开始。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购房注意事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了解到了购房需要注意的八大事项以及购房的流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来我们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律师协助大家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新房交房注意事项都在这里吗
新房交房时,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房屋结构和质量,确保无裂缝、渗水等问题;2. 核实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3. 检查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如有问题,及时与开发商沟通解决。
交房时注意事项,具体规定有哪些
交房时需谨慎,注意查验文件。 交房时应查验竣工验收文件、实测面积等,确保房屋质量。如有问题,可与开发商协商或提起诉讼。同时,要明确约定房屋质量及交付责任,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我想了解一下,商品房交房注意事项
商品房交房注意事项: 1. 在没有验收房屋前,不要领取钥匙,办理入住手续。 2. 双方需要在合同中提前约定好房屋质量不达标的相关责任,以及商品房逾期交付的责任等。 注意事项: 1.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2.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具体是关于什么纠纷,有没有协议协商,也可以诉讼
你好,我们可以帮你解决你想问的问题您好,根据你描述的可以说明诉求
郑宗煜律师
郑宗煜律师
14分钟前
你好我们可以帮助到你
你好,这边的问题是纠纷问题吗,有没有进行调解,也可以起诉
你好,什么案情,这边可以告诉你注意事项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1小时前
你好,这边是如何被骗的啊
你好,你说的情况建议你拨打市民热线具体咨询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