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手房中介3大欺骗伎俩

更新时间:2019-08-31 13: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近年来,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已经涨到较高水平,这迫使一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购房者转向市

    近年来,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已经涨到较高水平,这迫使一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购房者转向市场。但记者在天津、石家庄、兰州等地采访时发现,二手房中介普遍存在截留或骗取房源信息、挪用房款、编造虚假证明骗取中介费、逃避国家税款等违规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成为制约中国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据悉,近年以来,虽然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对二手房中介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但就目前现状而言,仍有为数不少的中介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损害消费者利益,混乱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一是截留和骗取房屋信息。

      石家庄市民孙凤英有一套一居室想出租,她将出租广告贴在了小区门口,为了怕中介骚扰,她在广告中特意标注了“中介勿扰”。可两天以后她发现,广告中的联系方式被人涂改了。几天之后,她就陆续接到一些中介机构的看房电话,这时孙凤英才明白,原来自己的房屋信息被中介截留了。

      据了解,除了截留房屋租赁信息外,一些中介还恶意骗取他人的房屋信息,如有的冒充大学生、留学生在报纸上刊登中介免谈的信息,一旦有人上钩,就将对方的信息盘问清楚后当作自己的房屋信息资源。

      二是延期付款。

      一些中介利用卖方不懂操作程序故意延期付款给卖房人,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虽然到最后大都是有惊无险,但那些天天跑中介的日子让不少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惊肉跳”。

      中介为何故意延期付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界人士表示,目前天津市内六区二手房的平均房价是24万元人民币/套,一家中介企业如果有50家连锁店,一个月成交200套房,每套房一个月就是4800万元入账,这笔钱如果延期付款给卖房人,不仅可以吃利息,而且还可以再投资。有的中介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将部分房款挪用作为员工的工资和奖金。

      天津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置业部总监曹海滨说,很多中介企业的资金链非常脆弱,一旦出现断裂,卖房人就有可能拿不到房款,外地就曾发生过中介企业将这笔钱卷走外逃的事情。

      三是编造虚假证明骗取中介费。

      有的中介制造虚假或不实广告信息,欺骗或引诱消费者,其中包括虚构房源、隐瞒房屋质量问题、以次充好等。一旦消费者缴纳定金和中介费后,就以种种理由推脱或不理不睬消费者,先收定金后赖账。更有甚者,有些中介与业主串通一气欺骗买主上钩,等买主看了房交了佣金甚至定金后,再编造各种理由致使交易不成。

      以上这三种手法是目前房屋中介的惯用伎俩,此外,赚取不当差价、乱收费、合同不规范、违规操作等也是不法中介使用的手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839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买二手房的纠纷,被中介和卖家欺骗
二手房买卖中介欺诈行为有:包销隐瞒委托人的实际出卖价格和第三方进行交易;从事成套独用居住房屋使用权买卖经纪活动;无照经营、超越经营范围、非法异地经营;出租、出借
二手房违约问题,卖家隐瞒欺骗
可以要求对方相应违约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诈骗之后,钱还能找回吗?
被网络诈骗的,受害人要保存银行转账记录、网络聊天记录、对方联系等证据,然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配合调查,如果后期能够不抓到犯罪嫌疑人的话,损失还是有可能拿回来
您好我是暑假工因为家里有事要辞职店长不让我辞职然后我就说出扣除我半个月工资后面我让他少扣点扣我一个星
暑假工辞职遇阻,可协商、调解或申请劳动仲裁。建议先与店长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
医保脱保了,续交了显示正常,社保卡还可以用吗
医保脱保后续交,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可通过社保网站或APP操作,线下则需前往社保局窗口办理。选择方式时,建议根据个人习惯和便利性考虑。若对操作不
在多个贷款APP上用自己的身份证实名认证的APP,怎么可以看到?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打开手机“设置”或“应用管理”界面;其次,在界面中找到“权限管理”或“应用权限”选项;然后,在权限管理列表中,查找已授权访问个人信息的APP
我公司员工门牙磕掉两颗,什么原因
处理方式包括申请工伤认定和协商赔偿。若符合工伤条件,应尽快申请工伤认定;若非工伤,可与员工协商适当赔偿,以维护公司形象和员工关系。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