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提醒:婚前买房易生“后遗症”

更新时间:2019-11-26 19: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小张今年30岁,在深圳工作十年,差不多存了50万元,女朋友也谈了好几年,去年商量结婚时,女朋友的母亲提出,让小张买套房先交首付,婚后两个人一起供房。房产证写两个人的名字,买了房再领结婚证。小张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又碰上两个人有了小摩擦,一来二去,婚事就拖

    小张今年30岁,在深圳工作十年,差不多存了50万元,女朋友也谈了好几年,去年商量结婚时,女朋友的母亲提出,让小张买套房先交首付,婚后两个人一起供房。房产证写两个人的名字,买了房再领结婚证。小张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又碰上两个人有了小摩擦,一来二去,婚事就拖下来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昨日法律界人士接受记采访时称,目前在离婚案中有两大争议焦点,一是房子,二是孩子。“婚前买房的行为其实是很危险的。”其主要风险就是产权界定不清。万一婚姻失败,分割财产时就会争执不休,为此打官司不是个别现象。

      一方婚前买房产权归谁?

      应当说小张的准岳母还是挺有产权意识的。其实,生活中存在更多的情况是,男方出首付购房款,产权也在男方个人名下,而且大多购房时间也是在领结婚证前。法律界人士认为,通常这种情形如果万一出现离婚,房产产权应当属于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物权法》规定,产权就是以登记为要件。不少女性认为,房子婚后是两人共同按揭的,房产自己当然也有份。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从法律上讲,男方已经取得了产权,只是将房子抵押给银行借贷,与女方一起还贷实际上也可算是一种借贷关系,等于男方借了女方的钱。分割财产时男方需要将一半月供偿还给对方即可。至于婚后房产的增值部分,严格说女方无权分享。比如说,买房时花了80万,离婚时房子的市值涨到180万,增值了100万,这部分女方无权分享。当然还有一个前提,这套房产是自住房产而不是投资性质。

      律师提醒大家,如果夫妻双方希望房产是共同财产,一定要注意进行产权变更,在房产产权证上写上夫妻双方的名字。

      据了解,有的夫妻的确想进行变更,但考虑到变更产权需要一笔费用,主张去公证处公证。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夫妻双方的约定,用法律文件约定一旦离婚或出现意外时,房产所有权的归属。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008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gvgsn”中文含义是什么?
您好!你的问题已经由涂律师回复。如你还要进一步咨询,请您直接致电13051275568涂志律师。
房子是妻子的名字,能用丈夫的公积金还房贷吗?
可以的。因为公积金是已家庭为单位计算贷款的1.买的房子可以用妻子的公积金还房贷。2.如果贷款是商业贷款,需要爱人拿着借款合同和结婚证、爱人的公积金卡到公积金管理
婚前购买的房子,但婚后仍由父母按揭还,?
即使婚后共同还贷,房子仍然属于婚前财产。但共同还贷部分和房屋增值部分,应视为夫妻共同贡献,离婚时购买方需给予对方相应补偿。因此,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明确各自的财
婚后由一方父母为自己子女买的房子,只登记在自己子女的名下,算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视情况而定。如父母明确表示为赠与子女个人,属个人财产;无明确约定则视为共同财产。需结合购房合同、赠与协议等证据判断,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房子贷款,涉及离婚,孩子归女方,房子留给孩子,这个在离婚时怎么说明?
离婚贷款房可协商或诉讼处理。协商需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书面协议;诉讼则由法院判决,需提供相关证据。务必明确房屋权属,以保障孩子权益。
在他父母那里借了钱买房现在需要离婚
双方之间是否签订了借条?
男方全出资全款买房,写女方名字,离婚后怎么算
房产归属需视情况而定。婚前购买且只写女方名,视为赠送,归女方所有;婚后购买则属共同财产,可协商或诉讼分割。协商时需明确各自权益,诉讼则需提供证据支持。法院将依法
没有结婚打算买房子双方共同出资付首付,对女方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未结婚共同买房,可签订购房协议明确权益,或选择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具体选择应根据双方出资比例、购房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