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期权是否可以转让,是否应和开发商重新签订合同?

更新时间:2012-12-11 22: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他人,这种转让属于债权的转让,预售合同的主体发生了变更,而该合同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是由商品房预购人将原预售合同的债权或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我国《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

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他人,这种转让属于债权的转让,预售合同的主体发生了变更,而该合同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是由商品房预购人将原预售合同的债权或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我国《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预售合同转让的标的物必须是尚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如果转让时该房屋已经竣工验收,预购方已经实际取得预售商品房产权后,这就不再是合同中权利的转让,而应按房屋买卖处理。因为经竣工验收、已进行初始登记的房屋,应当适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中关于“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准转让的规定。

预售合同转让应当按《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征得对方当事人同意,由原购房人和接受转让一方签订转让合同,而不是和开发商重新签订新的预售合同。原合同仍然有效,合同的内容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原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让后,接受转让的一方取得了原预售合同预购人的地位。如果接受转让一方再次将期权转让,仍按上述手续办理。

接受转让一方办理权属登记时,凭原预售合同、转让合同、原合同对方当事人书面同意书等要件申请。

以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和体改法规司编写的《〈市房地产管理法〉条文释义》在对这一条进行解释时认为:“商品房预售后,在竣工之前的再行转让,即俗称转让‘楼花’的问题,一般应当允许。这样可以促进商品房预售,搞活房地产市场”。而且,我国法律、法规对房屋期权转让未有禁止性规定,建设部《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也允许商品房期权进行抵押。

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第七条规定:“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在预售商品房竣工交付、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房地产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手续;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的预售合同载明的预购人不一致的,房屋权属登记机不得为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因此,在国家作出新的规定以前,登记机关不能为因期权转让而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办理权属登记。

已经竣工验收的商品房的转让不再属于期权转让的范围,而应由原买受人先办理权属登记,然后作为房屋所有权的转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210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公司名下的商品房转让给其他公司,是否需要交土增税
以下意见仅供参考:“正常是需要的,详细可以咨询税务部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申请强制执行时,显示原审案号没有生效
你好,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
我的土地被别人占用了。如何写投诉
关于土地纠纷,如果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网上赌博,卡冻结了怎么办?
您好,建议你及时报警处理,并与贷款方协商处理
老板昨天让去我她哪里上班,和我谈的工资不一样怎么办
处理工资争议,可协商、申请调解、仲裁或诉讼。选择时需考虑效率、成本及个人证据情况,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由于用人单位具有用工管理权,单位批准的形式提前离职。有法律依据吗?
可以,但需协商一致。自我申请离职需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后办理离职手续,若单位不同意,则需等待30日后离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
女婿是一般户,小宝宝上户口后不在同一个户口本上,为何要把小宝宝跟女婿拉到我们的建档立卡户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了解当地政策,咨询民政部门,提交相关材料证明家庭关系,申请变更户口本等。选择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如政策要求、家庭实际情况等综合考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