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购房政策解读:上海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5-08-03 14: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首付比例提至七成后,“二套房”便成为有购房需求一族考虑的重要问题,有不少消费者不太了解“二套房”到底要怎么认定,何种情况下又算是首套房。是否属于二套房,九种情况供参考。

  1、自己有住房给成年子女购房

  如果父母名下住房的房产证上写有成年子女的名字再为子女购房算第二套;否则算第一套。

  2、自己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

  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

  3、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

  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的,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

  4、有全款购买住房,再贷款购房

  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5、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

  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6、先商业贷购房,再使用公积金买房

  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房贷记录,不论房贷是否结清、房产是否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7、婚前一方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再购且户口不在一起

  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在民政局有结婚登记。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是不能提供单身证明的,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8、婚后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再购房

  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使得很多试图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也付诸东流。

  9、名下有商业公寓,再购普通住宅

  根据目前的政策商业公寓不在限购之列,所以再购普通住宅仍算首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940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上海户籍政策有哪些?规定是什么?
您好,2018年上海落户政策有相关规定,划分出了几个类别设定落户标准,首先是非上海生源的毕业生,其次是在上海就业创业的人员,还有其他的五类人才包括创业型人才、创
成都最新入户政策是什么?
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了解。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果妈妈辞职的工资拖欠了满满的工资,你觉得妈妈该怎么办?
欠工资如何讨薪呢?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2、还可依
你好,请问我三级残疾人有没有补贴?
关于三级残疾人补贴的具体操作,首先需了解当地政策,明确补贴标准和申请条件。随后,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残疾证、身份证、收入证明等。按照政策规定的流程,向当地残疾人
我的医保卡被人开过精神病人药物现在显示自己有精神病史要怎么处理啊?
处理医保卡滥用购药问题,常见方式包括:报警,追究滥用者的法律责任;联系医保机构,更正记录并防止进一步滥用;若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选择处理方
在我系鞋带时他从我头上跨过去,我站起来时他的腿恰好在我头上,我的头把他顶倒了,他受伤了,我有责任吗?
责任判定需结合具体情况。如你无过错,可收集证据证明自身清白;如有过失,可与对方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可诉诸法律,法院将依据双方证据及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我女朋友被她前任以私密照片和视频威胁她
面对前任的威胁,除了报警或起诉,你们还可以考虑以下方式应对: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恐慌或激怒对方。其次,尝试与前任进行沟通,了解其真实意图,看是否能达成和解。如果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